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2023
编号:13817626
中医多方位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4],以及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痛经之寒凝血瘀型的中医证候辨证标准进行诊断[5]。纳入标准:(1)年龄22~45岁;(2)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以痛经为主要症状,经行前后多发生腹痛,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严重可放射至阴道、股内侧、腰骶部、肛门,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现象;(3)视觉模拟评分(VAS)在中度及以上;(4)近3个月没有使用过雌、孕激素类药物。排除标准:(1)卵巢恶性肿瘤、直肠癌患者以及盆腔炎性包块;(2)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3)药物过敏;(4)依从性较差或无法判断疗效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包括平冲降逆、散寒化瘀,通络止痛方药,于每次月经前1周至月经周期的第5天服用散寒化瘀,通络止痛方,方药组成:桂枝10 g、干姜8 g、没药10 g、白芥子10 g、鹿角胶10 g、小茴香6 g、吴茱萸10 g、白术10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当归10 g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