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2024
编号:13815930
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外周性眩晕的效果及对BBS与VSI评分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4
     First-author’s address: Lufeng People’s Hospital, Lufeng 5165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24.037

    眩晕是由于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实际不存在的运动性幻觉[1]。外周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耳朵里前庭及半规管功能紊乱导致其平衡失调,进而引起眩晕症状,因此也称为耳源性眩晕[2]。该疾病比较典型的有梅尼埃病,良性阵法性眩晕及前庭神经炎等[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暂性、阵发性头晕目眩,伴有恶心,呕吐,姿势不稳,走路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失眠现象,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临床常使用地西泮、苯海拉明等药物加以治疗,或采用外科手术、手法复位等手段治疗,但由于眩晕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单纯使用药物疗效欠佳,只能临时缓解患者症状,外科手术风险大,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而手法复位用时较长,疗效仅能维持一段时间,一旦停止易导致疾病复发,难以根治,故在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加入合理的康复训练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4]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