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中的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大面积烧伤;休克期
静脉留置针因其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010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对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了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加强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65岁。其中小儿28例,年龄在2~5岁,烧伤面积在26%~38%之间,浅Ⅱ至深Ⅱ度之间,均为热液烧伤;成人18例,年龄在32~65岁,烧伤面积在54%~95%,浅Ⅱ至深Ⅱ度32例,深Ⅱ至Ⅲ度14例。烧伤部位分布于头、面、颈、躯干、会阴部、臀部、四肢。住院时间15~96 d。烧伤休克期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
1.2方法尽量选择完好的皮肤部位的较粗直的、容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将排好空气的头皮针针头斜面刺入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排出留置针内的空气后再将头皮针全部刺入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内备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8~10 cm,穿刺时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放平留置针固定针芯,平行将外套管推入静脉,确认无误后将针芯拔出,开放输液,再次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后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头,然后固定延长管及头皮针,注明留置时间。若在烧伤创面穿刺时,消毒液应选用5%的碘伏原液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10~15 cm,铺无菌孔巾后戴无菌手套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用缝线缝扎固定,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将延长管及头皮针固定在纱布上。休克期连续24 h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管。以后每次输完液体后以生理盐水10 ml封管,封管时边推注边退针,推注完毕迅速将留置针的小夹卡住延长管近端,阻止血液回流。对于小儿患者可给予夹板固定留置针留置部位肢体。躁动或昏迷患者适当给予约束带约束肢体,并严密观察,防止患者意外拔管。每两天更换透明敷贴,并用茂康碘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8~10 cm,敷贴粘合不紧或污染及时更换。
, 百拇医药
2静脉留置针的管理
2.1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及穿刺部位、血管根据血管的大小、位置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血管小、位置较浅的血管可选用小型号的留置针,减少留置针对血管的损伤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感。粗直、弹性好、较深部位的静脉选用大型号的留置针,保证穿刺的成功率,送管更深,容易固定,不易脱管。尽量选用粗直、富有弹性、血液回流好的静脉。避免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1]。
2.2掌握穿刺的正确方法穿刺前转动留置针针芯,使针管与针芯轻微松开,利于顺利送管和拔出针芯。穿刺部位要严格消毒,正常皮肤消毒面积>8 cm×8 cm,如为烧伤创面,先擦干创面的渗液再消毒,消毒液用5%的碘伏原液,消毒面积>10 cm×10 cm。在血管上方穿刺,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放平留置针固定针芯,平行将外套管推入静脉,确认无误后将针芯拔出。
, 百拇医药 2.3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穿刺针用无菌透明敷粘固定,每2天更换1次,并消毒穿刺点,面积>8 cm×8 cm,如透明敷粘卷曲、松动时及时更换。在烧伤创面穿刺的留置针用缝线缝扎固定,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将延长管及头皮针固定在纱布上,每天更换无菌纱布,或纱布被创面渗液渗湿时及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4留置期间的护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触痛等,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注意有无酸、麻、胀等感觉及静脉截流现象[2]。一旦发现应拔除留置针,局部碘伏湿敷,控制静脉炎的发展。
3讨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需要24 h维持输液通畅,快速输入液体,补充血容量,要求保证在规定时间内,静脉输入足量的胶晶液体,并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输液速度。但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被烧伤,正常皮肤少,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在创面上穿刺,普通头皮针固定困难,容易脱针,造成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血管的损伤,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存在不能完成输液量的现象。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在正常皮肤上用无菌透明敷粘固定,在创面上予缝线缝扎固定,不易脱针,且留置时间可达到3~5 d,大大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最大限度的保护血管,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能保证足够的输液量,为患者安全度过休克期提供基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桑丽清,朱曙东.产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A):72-74.
[2]靳徐凤,刘香菊.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82-83.
【收稿日期】2011-05-10
(本文编辑:陈春梅), http://www.100md.com(李艳妍)
静脉留置针因其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010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对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了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加强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65岁。其中小儿28例,年龄在2~5岁,烧伤面积在26%~38%之间,浅Ⅱ至深Ⅱ度之间,均为热液烧伤;成人18例,年龄在32~65岁,烧伤面积在54%~95%,浅Ⅱ至深Ⅱ度32例,深Ⅱ至Ⅲ度14例。烧伤部位分布于头、面、颈、躯干、会阴部、臀部、四肢。住院时间15~96 d。烧伤休克期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
1.2方法尽量选择完好的皮肤部位的较粗直的、容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将排好空气的头皮针针头斜面刺入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排出留置针内的空气后再将头皮针全部刺入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内备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8~10 cm,穿刺时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放平留置针固定针芯,平行将外套管推入静脉,确认无误后将针芯拔出,开放输液,再次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后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头,然后固定延长管及头皮针,注明留置时间。若在烧伤创面穿刺时,消毒液应选用5%的碘伏原液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10~15 cm,铺无菌孔巾后戴无菌手套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用缝线缝扎固定,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将延长管及头皮针固定在纱布上。休克期连续24 h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管。以后每次输完液体后以生理盐水10 ml封管,封管时边推注边退针,推注完毕迅速将留置针的小夹卡住延长管近端,阻止血液回流。对于小儿患者可给予夹板固定留置针留置部位肢体。躁动或昏迷患者适当给予约束带约束肢体,并严密观察,防止患者意外拔管。每两天更换透明敷贴,并用茂康碘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8~10 cm,敷贴粘合不紧或污染及时更换。
, 百拇医药
2静脉留置针的管理
2.1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及穿刺部位、血管根据血管的大小、位置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血管小、位置较浅的血管可选用小型号的留置针,减少留置针对血管的损伤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感。粗直、弹性好、较深部位的静脉选用大型号的留置针,保证穿刺的成功率,送管更深,容易固定,不易脱管。尽量选用粗直、富有弹性、血液回流好的静脉。避免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1]。
2.2掌握穿刺的正确方法穿刺前转动留置针针芯,使针管与针芯轻微松开,利于顺利送管和拔出针芯。穿刺部位要严格消毒,正常皮肤消毒面积>8 cm×8 cm,如为烧伤创面,先擦干创面的渗液再消毒,消毒液用5%的碘伏原液,消毒面积>10 cm×10 cm。在血管上方穿刺,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放平留置针固定针芯,平行将外套管推入静脉,确认无误后将针芯拔出。
, 百拇医药 2.3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穿刺针用无菌透明敷粘固定,每2天更换1次,并消毒穿刺点,面积>8 cm×8 cm,如透明敷粘卷曲、松动时及时更换。在烧伤创面穿刺的留置针用缝线缝扎固定,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将延长管及头皮针固定在纱布上,每天更换无菌纱布,或纱布被创面渗液渗湿时及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4留置期间的护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触痛等,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注意有无酸、麻、胀等感觉及静脉截流现象[2]。一旦发现应拔除留置针,局部碘伏湿敷,控制静脉炎的发展。
3讨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需要24 h维持输液通畅,快速输入液体,补充血容量,要求保证在规定时间内,静脉输入足量的胶晶液体,并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输液速度。但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被烧伤,正常皮肤少,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在创面上穿刺,普通头皮针固定困难,容易脱针,造成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血管的损伤,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存在不能完成输液量的现象。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在正常皮肤上用无菌透明敷粘固定,在创面上予缝线缝扎固定,不易脱针,且留置时间可达到3~5 d,大大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最大限度的保护血管,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能保证足够的输液量,为患者安全度过休克期提供基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桑丽清,朱曙东.产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A):72-74.
[2]靳徐凤,刘香菊.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82-83.
【收稿日期】2011-05-10
(本文编辑:陈春梅), http://www.100md.com(李艳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