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对104例慢性阑尾炎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92例手术病例全部治愈出院,10例合并有其他腹内疾患,无肠瘘、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慢性阑尾炎关键在于术前综合检查、明确诊断、精心操作,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阑尾炎;临床诊治;体会
2005年7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01例慢性阑尾炎患者,其中手术治疗92例(91.1%),疗效满意,现将诊治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患者中,男56例,女48例,男女比例1.17∶1;年龄6~76岁,平均45.3岁;病程2.5个月~11年,平均14.5个月;住院时间5~9 d,平均6.4 d。
, 百拇医药 1.2临床表现全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性右下腹痛表现,曾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35例,右下腹部隐痛不适24例,右侧腰腹部隐痛者13例,排便次数增多、腹胀等消化道症状14例;麦氏点固定性压痛75例,右下腹扪及条索状包块7例。
1.3辅助检查X线钡剂灌肠或全消化道造影检查,阑尾不充盈、不显影21例,阑尾充盈不全49例,72 h后阑尾腔仍有钡剂残留27例;CT检查阑尾增粗变形者11例,阑尾腔闭塞7例,阑尾钙化或腔内结石改变4例;外周血象增高者5例。
1.4治疗方法全组患者均经X线钡剂灌肠、全消化道造影或腹部CT检查确诊,已婚女患者均作妇科会诊,排除腹内其他疾患。麻醉一般采用硬膜外或基础麻醉;其中麦氏切口63例,右下腹直肌右旁切口23例,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6例;术中一期切除阑尾,发现腹内同时存在其他疾患时尽量一并处理;术后合理、适当使用抗生素。
2结果
, 百拇医药
2.1术中所见阑尾部位为:盲肠左位70例,盲肠后位11例,高位(肝下)5例,盆位4例,游走性2例;阑尾外形:管壁增厚、管腔狭窄42例,周围明显粘连包裹15例,阑尾细长卷曲13例,束带粘连6例,系膜增生牵拉12例,腔内粪石4例;阑尾长度为3~13 cm者12例,其中≤6 cm者3例,6~10 cm者69例,≥10 cm者11例。术中发现回肠末端憩室2例,右侧附件囊肿4例,附件炎症2例,子宫肌瘤2例。
2.2治疗结果全组患者均治愈。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治愈;术后仍诉右下腹隐痛2例,经综合治疗后逐渐缓解;无腹腔内出血、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肠瘘、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例检查无恶性肿瘤发现。
3讨论
3.1疾病特点阑尾因其管腔狭长易扭曲和异物梗阻、管壁内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尾端游离活动度大、终末动脉易致血运障碍等,故阑尾容易发生炎症。大多数慢性阑尾炎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也可以开始即呈慢性过程;病理改变有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粘连等。临床症状不如急性阑尾炎典型,常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且易与右下腹部的其他一些慢性疾病混淆,临床诊治方面颇为棘手;反复发作后易形成粘连甚至包裹,阑尾根部位置也易变异,给手术带来一定难度。
, 百拇医药
3.2诊断要点正确的术前诊断是取得良好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基本保证[1]。(1)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发作史、曾经并发阑尾周围脓肿,此后经常反复发作,诊断较为明确;(2)无典型发作史,有反复发作性右下腹痛和固定性压痛;(3)行X线钡剂灌肠、全消造影或腹部CT检查,X线征象为阑尾显影中断、扭曲、僵硬变形、钙化,阑尾闭塞不显影,钡剂排空延缓超过72 h,阑尾显影处固定压痛等;(4)在外院或笔者所在医院确诊过;(5)能排除合并有腹内其他疾患等情况时;可考虑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成立。
3.3治疗体会慢性阑尾炎一经诊断,以手术为宜,病程较长、估计粘连严重者可采用右下腹直肌右旁或经腹直肌切口,以便扩大切口和探查,探查回盲部的范围应不少于100 cm[2]。阑尾周围粘连时应仔细分离至根部,以免遗留过长而形成残株炎。阑尾位置变异时应按需扩大切口,盲肠后位、后腹膜内和盲肠壁内阑尾可在条索状物表面切开寻找,切勿损伤肠管和输卵管;盆位或肝下阑尾时,可采取逆行切除或浆肌层下剥除的方法切除阑尾;操作宜轻柔,切忌粗暴地钳夹肠管以免造成肠管损伤,不要过多扰动腹腔,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亢进导致神经源性休克和增加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总之,对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因此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术前综合检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力争手术治疗、精心操作,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李维成.慢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4): 2000.
[2]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普通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0-372.
【收稿日期】2011-07-01, 百拇医药(周小勇)
【关键词】慢性阑尾炎;临床诊治;体会
2005年7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01例慢性阑尾炎患者,其中手术治疗92例(91.1%),疗效满意,现将诊治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患者中,男56例,女48例,男女比例1.17∶1;年龄6~76岁,平均45.3岁;病程2.5个月~11年,平均14.5个月;住院时间5~9 d,平均6.4 d。
, 百拇医药 1.2临床表现全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性右下腹痛表现,曾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35例,右下腹部隐痛不适24例,右侧腰腹部隐痛者13例,排便次数增多、腹胀等消化道症状14例;麦氏点固定性压痛75例,右下腹扪及条索状包块7例。
1.3辅助检查X线钡剂灌肠或全消化道造影检查,阑尾不充盈、不显影21例,阑尾充盈不全49例,72 h后阑尾腔仍有钡剂残留27例;CT检查阑尾增粗变形者11例,阑尾腔闭塞7例,阑尾钙化或腔内结石改变4例;外周血象增高者5例。
1.4治疗方法全组患者均经X线钡剂灌肠、全消化道造影或腹部CT检查确诊,已婚女患者均作妇科会诊,排除腹内其他疾患。麻醉一般采用硬膜外或基础麻醉;其中麦氏切口63例,右下腹直肌右旁切口23例,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6例;术中一期切除阑尾,发现腹内同时存在其他疾患时尽量一并处理;术后合理、适当使用抗生素。
2结果
, 百拇医药
2.1术中所见阑尾部位为:盲肠左位70例,盲肠后位11例,高位(肝下)5例,盆位4例,游走性2例;阑尾外形:管壁增厚、管腔狭窄42例,周围明显粘连包裹15例,阑尾细长卷曲13例,束带粘连6例,系膜增生牵拉12例,腔内粪石4例;阑尾长度为3~13 cm者12例,其中≤6 cm者3例,6~10 cm者69例,≥10 cm者11例。术中发现回肠末端憩室2例,右侧附件囊肿4例,附件炎症2例,子宫肌瘤2例。
2.2治疗结果全组患者均治愈。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治愈;术后仍诉右下腹隐痛2例,经综合治疗后逐渐缓解;无腹腔内出血、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肠瘘、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例检查无恶性肿瘤发现。
3讨论
3.1疾病特点阑尾因其管腔狭长易扭曲和异物梗阻、管壁内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尾端游离活动度大、终末动脉易致血运障碍等,故阑尾容易发生炎症。大多数慢性阑尾炎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也可以开始即呈慢性过程;病理改变有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粘连等。临床症状不如急性阑尾炎典型,常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且易与右下腹部的其他一些慢性疾病混淆,临床诊治方面颇为棘手;反复发作后易形成粘连甚至包裹,阑尾根部位置也易变异,给手术带来一定难度。
, 百拇医药
3.2诊断要点正确的术前诊断是取得良好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基本保证[1]。(1)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发作史、曾经并发阑尾周围脓肿,此后经常反复发作,诊断较为明确;(2)无典型发作史,有反复发作性右下腹痛和固定性压痛;(3)行X线钡剂灌肠、全消造影或腹部CT检查,X线征象为阑尾显影中断、扭曲、僵硬变形、钙化,阑尾闭塞不显影,钡剂排空延缓超过72 h,阑尾显影处固定压痛等;(4)在外院或笔者所在医院确诊过;(5)能排除合并有腹内其他疾患等情况时;可考虑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成立。
3.3治疗体会慢性阑尾炎一经诊断,以手术为宜,病程较长、估计粘连严重者可采用右下腹直肌右旁或经腹直肌切口,以便扩大切口和探查,探查回盲部的范围应不少于100 cm[2]。阑尾周围粘连时应仔细分离至根部,以免遗留过长而形成残株炎。阑尾位置变异时应按需扩大切口,盲肠后位、后腹膜内和盲肠壁内阑尾可在条索状物表面切开寻找,切勿损伤肠管和输卵管;盆位或肝下阑尾时,可采取逆行切除或浆肌层下剥除的方法切除阑尾;操作宜轻柔,切忌粗暴地钳夹肠管以免造成肠管损伤,不要过多扰动腹腔,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亢进导致神经源性休克和增加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总之,对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因此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术前综合检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力争手术治疗、精心操作,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李维成.慢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4): 2000.
[2]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普通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0-372.
【收稿日期】2011-07-01, 百拇医药(周小勇)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小肠、结肠疾病 > 阑尾炎 > 慢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