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胃、十二指肠疾病 > 胃扭转
编号:13760250
经内镜诊治慢性胃扭转11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0
     【关键词】内镜诊治;胃扭转

    胃扭转临床发病率较低,Berti于1866年在尸检中发现。Berg于1897年首先为此病实施外科手术,近年来报道有增加趋势[1]。笔者于1997年6月~2000年6月采取内镜下慢性不全胃扭转诊治11例,均获成功。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49.9岁;发病1~4.5年。主要表现:间断上腹部疼、呕吐、饱胀、剑突下烧灼感、呃逆,2例有间断黑便。

    1.2临床诊断(1)急性胃扭转表现为严重上腹部疼痛,伴有Brochardt三联征:早期呕吐后出现难以消除的干呕、上腹部膨胀、两髂窝平坦,不能插入胃管。(2)慢性胃扭转变现为间断性腹胀、发作性上腹部疼、恶心、轻度呕吐、时间数周或数年,进食可诱发。(3)内镜表现:胃镜达贲门可见齿状线扭曲,贲门处点状出血、水肿,进镜有阻力,经贲门后镜身盘旋滞留于胃底、体腔,远端黏膜折叠状,看不到胃窦、幽门。若复位成功,腹部胀痛明显减轻,胃镜可达胃窦、幽门。(4)上消化道X线检查,可见两个液平,胃倒转,大弯在小弯之上,贲门和幽门同一水平面,胃黏膜皱襞扭曲、交叉,腹腔段食道比正常长等改变。符合(1)、(2)、(3)或(1)、(4)即可诊断为胃扭转。
, 百拇医药
    1.3复位方法胃镜达贲门,缓慢注气,循腔渐进,边注气边观察,若胃腔突然扩大,患者一过性腹痛,镜身震颤后,镜子顺利到达幽门,即说明复位成功;若注气不能复位,将胃镜送达胃窦部,反复抽、注气,使黏膜皱襞扭转角变钝,同时逆胃扭转相反方向旋转、勾拉。助手轻柔上腹部,术者尽可能反方向旋转或勾拉胃镜,以上可重复使用。

    2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注气复位4例,注气、旋转加手法复位5例,注气旋转、勾拉复位2例。操作时间6~30 min,平均12.5 min。全部复位成功,5例拔出胃镜后,腹痛呕吐症状消失。6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加服多潘立酮、丽珠得乐等,2~3周临床症状消失,追访一年未复发。

    3讨论

    临床上通常将胃扭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按其旋转方向可分为横轴性胃扭转和纵轴性胃扭转,前者胃之大小弯中点连线为轴,向左右旋转;后者以贲门、幽门连线为轴,向上翻转。慢性胃扭转多见[2],常与支持胃的韧带松弛、缺如、冗长、薄弱等有关。食道裂孔疝、结肠胀气、饱餐、剧烈呕吐等易诱发。慢性胃扭转以不全胃扭转居多,常常表现为轻微持续性或间歇性消化不良,类似溃疡患者,多于进餐时或进食后不久出现胃部不适,或上腹绞痛,呕吐或干呕。本组11例,均为慢性不全胃扭转,其中横轴型7例,纵轴型4例。以上胃扭转全部复位成功。近年来,经内镜诊治为扭转的文献报道有增多趋势[3]。笔者体会:(1)慢性胃扭转,凡不全梗阻者均应内镜下复位;(2)只要出现漩涡状黏膜皱襞,即应考虑本病,应做诊断性复位;(3)可根据扭曲或螺旋状皱襞所在,判断胃扭转类型,即靠近贲门部扭转为纵轴型,靠近胃角扭转为横轴型;(4)内镜诊断胃扭转方便、安全、可靠,通常不再做X线检查;(5)复位时旋转镜身方向必须与扭转方向相反。笔者认为内镜复位慢性不全安全可靠,通常不需要上消化道钡透即可确诊。胃扭转内镜复位不受年龄、性别限制,要求操作轻柔、循腔隙滑行,适时旋转。方法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无创伤、无痛苦、无并发症;复位后防范得当,可减少复发率或不再复发[4]。对于严重粘连、反复发作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郑芝田.胃肠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53.

    [2]王长有,曲波,崔淑虹,等.内镜诊断与治疗慢性不全胃扭转的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2):137-138.

    [3]李正宝,丁维涛,郭明娟.胃镜诊治慢性胃扭转13例报告.山东医药,2001,41(13):61.

    [4]张炳新.胃镜治疗胃扭转42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1):26.

    【收稿日期】2011-08-17, http://www.100md.com(李耀三)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胃、十二指肠疾病 > 胃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