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1
编号:13743089
外伤性双侧急性硬膜外血肿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1
     【摘要】 目的:探讨双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例双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5例中4例恢复良好,1例因合并肢体骨折、失血休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保守治疗1例的硬膜外血肿于2~8周逐渐液化吸收。结论:尽早确诊,尽早把血肿清除,就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双侧硬膜外血肿; 急性; 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124-02

    外伤性双侧硬脑膜外血肿发病率低。2001-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6例双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占同期收治硬膜外血肿的1%,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例外伤性双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3~70岁,平均25岁。所有患者有头部外伤史。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例,打击伤1例,坠落伤1例。受伤原因:加速性损伤2例,减速性损伤4例。所有患者既往无脑血管病变、颅脑外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所有患者头部检查均发现头皮软组织伤,其中4例患者合并有颅骨骨折。有3例患者在入院时GCS评分超过3分,1例患者合并脑疝,2例患者伴有肢体骨折、低血容量性休克;另外3例患者GCS评分超过13分。患者均在伤后1~6 h进行CT检查,平均4 h,表现为双侧硬膜外血肿,有2例患者的血肿部位在双额部,1例在颞顶部,对侧额部1例,一侧额顶部、对侧颞顶部1例,双侧颞顶部2例,其中以一侧为主3例。CT并结合术中探查发现4例硬膜外血肿所在部位为双侧骨折线,1例位于单侧骨折线,1例未见骨折线。

    1.2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所有患者在刚入院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常规进行术前准备。5例患者符合手术指征,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进行一次性双侧开颅血肿清除,1例仅清除血肿量多、中线移位明显侧血肿,1例患者的单侧血肿清除术后因对侧血肿增大而再次手术清除。另外1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2 结果

    手术治疗5例中4例恢复良好,1例因合并肢体骨折、失血休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保守治疗1例的硬膜外血肿于2~8周逐渐液化吸收。

    3 讨论

    3.1 发生机制

    (1)本组6例患者中,双侧骨折线4例,单侧骨折线1例,未见骨折线1例。说明颅骨骨折,尤其是双侧颅骨骨折是双侧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重要因素。(2)双侧损伤受力作用,使得硬脑膜分离积血而形成了血肿。冲性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和颅脑部的解剖结构有密切的关系[1]。颅腔前半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不紧密,易引起颅骨内板脱离。当头部受到强烈的机械性冲击时,在惯性的作用下,脑组织会向受力部位急速移位,使该处的硬脑膜剥离。另一方面,剥离的硬脑膜表面血管受损出血,血块聚积又促使硬脑膜剥离,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形成血肿。(3)前后颅脑部位受外力同时对中线产生作用时,外部力量会从着力点向两侧传导,能造成中线部位硬脑膜剥离,此处的血管因脑膜剥离而破裂出血,使得硬膜外腔出现双侧血肿,此时,往往会合并上矢状窦不同程度的出血。当外力作用于头部单侧时,受力的颅部骨折处会发生出血,相应的硬脑膜处的血管也会发生破裂出血,最终引起单侧硬膜外血肿,血肿对侧的硬脑膜由于其压力会产生负压,该处的硬脑膜脱离颅骨,造成硬脑膜上的血管损伤出现而造成血肿。双侧硬膜外血肿出血来源主要为静脉性,如导血管、静脉窦等出血[2]。综合文献报道,双侧硬膜外血肿多发生于额部及顶、枕部,其次见于颞部和顶部。双侧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与出血的快慢、血肿部位、颅内压代偿的程度密切相关,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手术指征参照中华神经外科创伤指南。(4)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3],头部在外力的作用下会造成颅骨的变形或骨折,此时,会引起脑膜从颅骨内板剥离,一般剥离面积较小,同时受到脑组织的衬垫作用,会使得硬脑膜表面的渗血暂时停止。手术清除单侧血肿,引起颅内压急剧下降,同时对颅内压的脱水治疗,能取消脑组织的衬垫压迫作用,此时,硬脑膜会弹性收缩,引发硬脑膜表面的再度出血而最终形成血肿。
, http://www.100md.com
    3.2 双侧硬脑膜外血肿诊断

    同时有下列情况应考虑有双侧硬脑膜外血肿发生的可能:(1)着力点在中线部位,头部X线表现为骨折超过中线,手术中发现骨折超过中线,血肿的位置在矢状窦旁。中线区域较大范围的凹陷骨折,静脉窦可能损伤出血。(2)一侧硬脑膜外血肿清除后,对侧有颅骨骨折又出现脑受压征或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征象。有研究显示,双侧硬脑膜外血肿相对于单侧更不容易恢复,死亡率较高,其和患者早期不能明确诊断有关。因此,对双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尽早确诊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患者恢复的关键。(3)外力接触的对侧或发生颅骨骨折的对侧瞳孔会首先散大,受伤同侧肢体瘫痪或出现其他病理性表现。(4)一侧血肿被手术清除后,颅内压会一度降低,但很快就会升高,要注意观察同侧硬脑膜下、脑内是否存在血肿。(5)一侧血肿通过手术清除后,同侧瞳孔会缩小,而对侧的瞳孔反会而散大。(6)术前经CT确诊为单侧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会逐渐加重。其他,对患者的受伤机制进行仔细分析,也利于血肿的诊断。在临床上疑似双侧血肿者,应CT复查或在术中积极探查。
, 百拇医药
    3.3 手术方法

    诊断明确者应及早手术。患者的病情如果能被早期发现,并能尽早地把血肿清除,则会取得较好的疗效。双侧硬脑膜外血肿是否都要加以消除,要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如果双侧血肿量均较大,此时,只清除单侧血肿,能引起严重的脑移位,最好能一次清除,清除时要先清除大的一侧。若两侧硬脑膜外血肿大小程度不一,同时血肿小的一侧合并脑挫裂、脑水肿或脑内出血,中线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如果先把大的硬膜外血肿清除,也会引起脑移位,因此,要注意清除小的硬膜外血肿及其下方的挫伤脑组织,以达到充分地减压。两侧硬脑膜外血肿,其中有单个血肿量不大,但二者总量较大,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也要考虑对血肿加以清除,否则不需手术。

    对多发出血和怀疑再出血的患者在伤后或术后6 h内及时复查CT。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是诊断双侧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方法,治疗及时,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许民辉.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1):1-3.

    [2]袁凌竹.92例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5):297-298.

    [3]吴伟,张勇,蔡军,等.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58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1):80-83.

    (收稿日期:2012-08-09) (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