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双人操作鼓膜穿刺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
1.2 治疗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保持鼓膜处于水平位,进行全麻处理。首先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并用碘伏棉签进行消毒处理。由术者与助手双人配合完成鼓膜通气管的置入,术者左手持镜观察,右手持已经装好鼓膜通气管的置管器,根据鼓膜及中耳积液量的多少与位置,选择在前下象限或后下象限进行手术。选好位置后术者将置管器刺入鼓膜,助手协助固定置管器,退出置管器的同时将鼓膜通气管固定于鼓膜上,可见中耳内积液从通气管处流出,助手持吸引器将积液吸尽。然后利用5 mg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100 U冲洗鼓室。术后保持通气管稳定,静脉滴注抗生素,口服仙璐贝滴剂一周,保持外耳道清洁卫生。两周内随诊,观察通气管位置是否变动。半年后确认无炎症发生,听力状况恢复良好,鼓膜正常时即可拔管。
1.3 诊断标准
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对患者的术后疗效进行分级[3]。显效:患者听力恢复正常,耳部闭塞感及耳鸣等症状完全消失,鼓膜状况恢复,测听气导阈值下降大于20 dB,声导抗显示为A型鼓室图;有效:患者听力情况有所改善,部分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测听气导阈值下降在10~20 dB,声导抗显示为A型或C型;无效:患者听力恢复状况不好,临床症状基本未减轻,测听气导阈值下降小于10 dB,声导抗显示为B型或C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9例患者(60耳)均一次完成鼓膜穿刺置管治疗手术,两周随诊时间内,有4耳由于未注意外耳道清洁,中耳又产生少量积液,吸出后更换清洁通气管。半年后未发生通气管活动等现象,未产生感染等其他并发症。60耳中显效25耳,显效率41.67%。有效31耳,有效率51.67%,总有效率93.33%。无效4耳,无效率为6.67%。治疗前后患者听力测试很好的反应了治疗情况,纯音听阈测定及各频率DPAOE幅值测定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