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治疗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1)
【摘要】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6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后镇痛效果。结果:治疗后24 h、1周、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6个月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0.0%、92.7%。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心理干预; 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11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6.057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30~55岁的青壮年,多数患者既往有腰痛史,其典型症状是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痛[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疗法(牵引治疗、手法治疗、神经阻滞治疗)、传统的手术疗法以及微创疗法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创伤小、安全性大、疗效好的微创手术逐渐被临床认可。治疗过程中结合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1-6月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经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7~65岁,平均(45.84±9.5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腰痛多伴单侧下肢痛,经CT或MRI确诊,其中L4~5突出17例,L5~S1突出23例,L4~5、L5~S1突出12例,L3~4、L4~5突出3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治疗前护理 要做好治疗前准备,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完善治疗前检查,指导患者佩戴腰围、正确翻身以及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具。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患者长期受疼痛折磨,易出现急躁易怒的情绪。一些患者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未能明显减轻疼痛,对新型的治疗方法将信将疑。由于大多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缺乏了解,在选择时多存有顾虑,担心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在治疗前主动与患者沟通,客观告知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详细介绍治疗方案以及注意事项,评估预期效果,消除患者疑虑,树立积极的情绪,减少人为增加的疼痛感。在沟通过程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让患者真正理解,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2.2 治疗后护理
1.2.2.1 一般护理 治疗后要遵循医嘱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穿刺点是否有红肿、渗出以及双下肢的运动、感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汇报医生处理。对治疗后疼痛患者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如疼痛厉害,可汇报医生使用镇痛药物止痛。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按摩膻中穴、气海穴、委中穴来缓解治疗后疼痛,效果明显。另外,护理人员要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无异常,治疗后2~3 d可拔除。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加强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治疗后宜多食用营养高、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
1.2.2.2 功能护理 嘱治疗后6 h内去枕平卧,不能翻身。6 h后护理人员要每2~3小时帮助患者轴线翻身,要求两名护理人员站在患者同侧,分别将双手置于患者肩、腰部和腰、臀部,使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再翻转至侧卧位。治疗后48 h,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动作,从30°开始,逐渐增加抬高幅度,防止神经根黏连。72 h后可佩带腰围下床活动,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下床,即轴线翻身侧卧,双侧膝关节半屈曲位,小腿在床边垂下,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然后再用二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采用支撑物协助站起[2]。2周后行腰背肌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作五点、三点支撑训练,俯卧位作飞燕式训练,强度以不累、不痛为原则[3]。
1.2.2.3 中医护理 为预防治疗后患者出现便秘,可在治疗后8 h开始腹部穴位按摩以缩短肠蠕动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4]。治疗后进行穴位按摩还可放松患者的心情,舒缓肌肉、调理气血。对于行中药湿热敷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1.2.2.4 健康宣教 患者出院后应睡硬板床,3个月内以卧床休息为主,少坐少站。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腰部的保护,戴腰围活动,避免腰部过伸或过屈,尽量或少弯腰动作[5]。告知患者要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营养状况。嘱患者3个月内每月来院复诊,指导患者腰背肌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强度。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为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镇痛效果评级标准,优: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消失,活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恢复如病前;良:症状明显缓解,偶尔短暂加重,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和学习,但有时仍不适;差:症状减轻后几日又恢复原疼痛,需常用止痛药,体征大部分如前,活动与治疗前基本一样或只恢复到接近正常,难以胜任原工作,生活自理受限;无效:疼痛如前或加重,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ttp://www.100md.com(贾燕)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心理干预; 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11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6.057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30~55岁的青壮年,多数患者既往有腰痛史,其典型症状是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痛[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疗法(牵引治疗、手法治疗、神经阻滞治疗)、传统的手术疗法以及微创疗法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创伤小、安全性大、疗效好的微创手术逐渐被临床认可。治疗过程中结合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1-6月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经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7~65岁,平均(45.84±9.5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腰痛多伴单侧下肢痛,经CT或MRI确诊,其中L4~5突出17例,L5~S1突出23例,L4~5、L5~S1突出12例,L3~4、L4~5突出3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治疗前护理 要做好治疗前准备,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完善治疗前检查,指导患者佩戴腰围、正确翻身以及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具。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患者长期受疼痛折磨,易出现急躁易怒的情绪。一些患者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未能明显减轻疼痛,对新型的治疗方法将信将疑。由于大多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缺乏了解,在选择时多存有顾虑,担心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在治疗前主动与患者沟通,客观告知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详细介绍治疗方案以及注意事项,评估预期效果,消除患者疑虑,树立积极的情绪,减少人为增加的疼痛感。在沟通过程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让患者真正理解,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2.2 治疗后护理
1.2.2.1 一般护理 治疗后要遵循医嘱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穿刺点是否有红肿、渗出以及双下肢的运动、感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汇报医生处理。对治疗后疼痛患者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如疼痛厉害,可汇报医生使用镇痛药物止痛。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按摩膻中穴、气海穴、委中穴来缓解治疗后疼痛,效果明显。另外,护理人员要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无异常,治疗后2~3 d可拔除。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加强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治疗后宜多食用营养高、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
1.2.2.2 功能护理 嘱治疗后6 h内去枕平卧,不能翻身。6 h后护理人员要每2~3小时帮助患者轴线翻身,要求两名护理人员站在患者同侧,分别将双手置于患者肩、腰部和腰、臀部,使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再翻转至侧卧位。治疗后48 h,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动作,从30°开始,逐渐增加抬高幅度,防止神经根黏连。72 h后可佩带腰围下床活动,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下床,即轴线翻身侧卧,双侧膝关节半屈曲位,小腿在床边垂下,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然后再用二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采用支撑物协助站起[2]。2周后行腰背肌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作五点、三点支撑训练,俯卧位作飞燕式训练,强度以不累、不痛为原则[3]。
1.2.2.3 中医护理 为预防治疗后患者出现便秘,可在治疗后8 h开始腹部穴位按摩以缩短肠蠕动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4]。治疗后进行穴位按摩还可放松患者的心情,舒缓肌肉、调理气血。对于行中药湿热敷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1.2.2.4 健康宣教 患者出院后应睡硬板床,3个月内以卧床休息为主,少坐少站。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腰部的保护,戴腰围活动,避免腰部过伸或过屈,尽量或少弯腰动作[5]。告知患者要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营养状况。嘱患者3个月内每月来院复诊,指导患者腰背肌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强度。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为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镇痛效果评级标准,优: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消失,活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恢复如病前;良:症状明显缓解,偶尔短暂加重,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和学习,但有时仍不适;差:症状减轻后几日又恢复原疼痛,需常用止痛药,体征大部分如前,活动与治疗前基本一样或只恢复到接近正常,难以胜任原工作,生活自理受限;无效:疼痛如前或加重,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ttp://www.100md.com(贾燕)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腰痛及颈肩痛 >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