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1)
【摘要】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PCI)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PC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低分子肝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血浆黏度(1.50±0.23)mPa·s,低切全血黏度(8.52±1.13)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1.43±0.1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8.03±6.2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66.58±21.25)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PTT(35.48±4.69)s,PLT(190.92±43.28)109/L,FIB(1.43±0.11)g/L,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PCI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可推广。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依达拉奉; PCI;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8.9.0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9-0131-02
脑梗死患者主要是因脑血液出现突然供应停止或减少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引起脑组织坏死,而进展性脑梗死(PCI)则指的是病发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现阶梯式加重,一直到较为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出现[1]。PCI将造成脑组织局限性缺氧缺血,病情进展可达6 d以上,临床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目前,临床治疗PCI时常予以抗凝药物治疗,但由于其将造成出血增加,因而疗效受到影响[2]。为明确低分子肝素、依达拉奉二者联合对PCI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笔者所在医院针对性选取108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PC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24,年龄51~79岁,平均(60.38±5.12)岁;梗死部位:基底节26例,脑叶10例,脑干8例,多发性10例。研究组男女比例31∶23,年龄52~80岁,平均(60.45±5.23)岁;梗死部位:基底节24例,脑叶11例,脑干8例,多发性11例。所有患者均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MRI、CT等影像学确诊,首次发病。排除标准:排除脑出血者,脑实质性损伤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降颅内压,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血压、血糖调节等对症治疗,予以500 mg血栓通(广西梧州制药集团,国药准字Z20025652)+250 ml氯化钠(山东奇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766)静滴,1次/d;20 mg阿托伐他汀胶囊(河南天方药业,国药准字H20051984),1次/d;0.1 g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次/d;坚持治疗14 d。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5000 IU低分子肝素钙(齐鲁制药,国药准字H20063918)皮下注射,2次/d,持续应用10 d;30 mg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药业,国药准字H20051992)+100 ml氯化钠静滴,2次/d,给药14 d。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情况,包括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比较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其中,NIHSS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佳;ADL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包括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3]。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情况比较
研究组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1。
2.2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
治疗14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APTT、PLT、FIB等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PCI为难治性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未明确,多认为其与全身、脑部因素相关,其中全身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并发感染等相关,二脑部因素则是指脑血栓形成过程,造成缺血半暗带出现低灌注,从而引起梗死体积增大,脑水肿加重[4]。临床予以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对以上因素进行控制,有研究指出,依拉达奉、低分子肝素二者联合应用可促进PCI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改善,缩小梗死面积,改善临床症状,从而促进疗效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5]。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得分与對照组相比显著高;研究组APTT、PLT、FIB等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优;此次研究结果与高跃强等[6]相似,表明低分子肝素、依拉达奉作用于PCI患者体内可有效发挥抗凝、抗血栓作用,使得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改善,从而加速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PCI引发机制主要为:第一,因较大血管堵塞造成较大梗死灶,导致脑水肿出现,加重神经缺损体征,且伴随颅内压升高等症状;第二,缺血半暗带长时间低灌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坏死;第三,血栓扩大与蔓延致使病情加重;第四,高血压、高血糖等导致脑血管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第五,因并发感染、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导致症状加重[7-8]。因此,对于PCI临床治疗,针对性进行血管内皮功能保护、改善半暗带的低灌注情况、及时纠正凝血及纤溶间推移失衡、减少梗死灶体积等为关键。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分离而出,其抗血栓形成、溶栓效果显著,该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抗凝血因子Xa(FXa)作用强,而抗凝血因子Ⅱa(FⅡa)作用较弱,出血副作用较少[9]。其次,其可刺激纤溶酶原活化物与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的释放,促纤溶作用显著,可对血小板聚集力降低,抗栓效果强。此外,低分子肝素可促进血液黏滞度改变,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增强血细胞的表面电荷,进而使抗凝聚与抗血栓作用增强[10]。依拉达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的一种,可有效清除PCI患者因氧化应激出现的自由基,从而达到保护脑血管损伤以及改善低灌注情况的目的[11]。依拉达奉作用于患者体内可有效阻断自由基损害人脑组织,预防细胞膜质过氧化情况,对于脑水肿情况具有抑制作用,且具备脑血管痉挛抑制作用,可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12]。低分子肝素与依拉达奉二者联合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提升凝血功能,从而促进神经缺损情况改善。研究受环境、样本等因素影响,未对治疗效果详细分析,需再行进一步研究。, 百拇医药(廖伟数)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依达拉奉; PCI;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8.9.0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9-0131-02
脑梗死患者主要是因脑血液出现突然供应停止或减少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引起脑组织坏死,而进展性脑梗死(PCI)则指的是病发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现阶梯式加重,一直到较为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出现[1]。PCI将造成脑组织局限性缺氧缺血,病情进展可达6 d以上,临床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目前,临床治疗PCI时常予以抗凝药物治疗,但由于其将造成出血增加,因而疗效受到影响[2]。为明确低分子肝素、依达拉奉二者联合对PCI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笔者所在医院针对性选取108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PC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24,年龄51~79岁,平均(60.38±5.12)岁;梗死部位:基底节26例,脑叶10例,脑干8例,多发性10例。研究组男女比例31∶23,年龄52~80岁,平均(60.45±5.23)岁;梗死部位:基底节24例,脑叶11例,脑干8例,多发性11例。所有患者均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MRI、CT等影像学确诊,首次发病。排除标准:排除脑出血者,脑实质性损伤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降颅内压,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血压、血糖调节等对症治疗,予以500 mg血栓通(广西梧州制药集团,国药准字Z20025652)+250 ml氯化钠(山东奇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766)静滴,1次/d;20 mg阿托伐他汀胶囊(河南天方药业,国药准字H20051984),1次/d;0.1 g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次/d;坚持治疗14 d。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5000 IU低分子肝素钙(齐鲁制药,国药准字H20063918)皮下注射,2次/d,持续应用10 d;30 mg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药业,国药准字H20051992)+100 ml氯化钠静滴,2次/d,给药14 d。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情况,包括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比较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其中,NIHSS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佳;ADL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包括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3]。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情况比较
研究组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1。
2.2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
治疗14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APTT、PLT、FIB等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PCI为难治性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未明确,多认为其与全身、脑部因素相关,其中全身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并发感染等相关,二脑部因素则是指脑血栓形成过程,造成缺血半暗带出现低灌注,从而引起梗死体积增大,脑水肿加重[4]。临床予以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对以上因素进行控制,有研究指出,依拉达奉、低分子肝素二者联合应用可促进PCI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改善,缩小梗死面积,改善临床症状,从而促进疗效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5]。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得分与對照组相比显著高;研究组APTT、PLT、FIB等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优;此次研究结果与高跃强等[6]相似,表明低分子肝素、依拉达奉作用于PCI患者体内可有效发挥抗凝、抗血栓作用,使得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改善,从而加速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PCI引发机制主要为:第一,因较大血管堵塞造成较大梗死灶,导致脑水肿出现,加重神经缺损体征,且伴随颅内压升高等症状;第二,缺血半暗带长时间低灌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坏死;第三,血栓扩大与蔓延致使病情加重;第四,高血压、高血糖等导致脑血管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第五,因并发感染、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导致症状加重[7-8]。因此,对于PCI临床治疗,针对性进行血管内皮功能保护、改善半暗带的低灌注情况、及时纠正凝血及纤溶间推移失衡、减少梗死灶体积等为关键。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分离而出,其抗血栓形成、溶栓效果显著,该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抗凝血因子Xa(FXa)作用强,而抗凝血因子Ⅱa(FⅡa)作用较弱,出血副作用较少[9]。其次,其可刺激纤溶酶原活化物与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的释放,促纤溶作用显著,可对血小板聚集力降低,抗栓效果强。此外,低分子肝素可促进血液黏滞度改变,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增强血细胞的表面电荷,进而使抗凝聚与抗血栓作用增强[10]。依拉达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的一种,可有效清除PCI患者因氧化应激出现的自由基,从而达到保护脑血管损伤以及改善低灌注情况的目的[11]。依拉达奉作用于患者体内可有效阻断自由基损害人脑组织,预防细胞膜质过氧化情况,对于脑水肿情况具有抑制作用,且具备脑血管痉挛抑制作用,可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12]。低分子肝素与依拉达奉二者联合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提升凝血功能,从而促进神经缺损情况改善。研究受环境、样本等因素影响,未对治疗效果详细分析,需再行进一步研究。, 百拇医药(廖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