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影响(2)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阶段较为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由A组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患儿初期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大便为蛋花汤样或水样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高热、脱水,电解质严重紊乱,且伴有酸中毒[1]。若治疗不及时或无效,可能引发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临床尚无针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特效药,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治疗是常用办法,但临床效果具有局限性。治疗期间患儿哭闹不止、配合度差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意义重大[2]。本文对45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其对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90例。纳入标准:(1)年龄≥3个月;(2)胃肠道症状明显;(3)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抗原呈阳性。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2)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受损;(4)临床资料残缺。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