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法学·综合版》 > 2014年第1期
编号:12671796
“不当出生”的损害赔偿初探(2)

     (三)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现行法律中,无论是《母婴保健法》《侵权责任法》还是《合同法》,均可看出医方有责任为产妇提供产前服务,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医方有义务检查出胎儿及孕妇是否存有疾病或缺陷,并有义务及时告知孕父母,使孕父母有决定是否生育的选择权。但是,我国现行法律仅规定了医方的义务,对于出现纠纷时该如何处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当出生”问题一旦出现,从定性到权利主体、法律责任的认定、赔偿责任的构成要素及赔偿范围、赔偿计算方法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均无法可依。这使得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中出现很多分歧,不同法官的自由裁量标准不同,同一案件的判决结果也完全不同,致使正义难以实现,也损害司法权威。

    首先,我国《母婴保健法》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该为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经诊断若发现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或缺陷,或者继续妊娠可能会对孕妇造成极大的危害的情况,医方有义务及时告知孕父母,这是医方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但是《母婴保健法》中并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例如。没有规定责任如何认定,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医方存在过失;医方应承担多大的举证责任,依照何种标准赔偿,赔偿的是什么损失,是对新生儿父母进行赔偿还是对新生儿进行赔偿等等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83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医学与法学·综合版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