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管理》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228660
豪饮小酌皆伤身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健康管理》 2011年第6期
     一半的亚洲人饮酒后有“酒精潮热反应”

    2007年,两个美国人写了一本题目很吸引眼球的书,很快就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单。这本书名叫《最病者生存》。

    我们知道,达尔文讲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怎么“适者”变成了“最病者”?

    能成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自然有它的道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子说明了一个事实:人类早期出于生存需要进化出了一些保护基因。后来,因为演化的外界条件变了,原来的威胁退居二线,发展的需要使这些原来的保护基因变成了疾病易感基因。

    比如,在非洲某些恶性疟疾流行的地方,长期进化选择的一种基因会使当地人的红细胞变形,可以保护他们免死于恶性疟疾。但是,在恶性疟疾不是生命威胁的地方,拥有这种基因就不一定是好事了。因为变形的红细胞很容易被破坏,一旦接触某些食物,就会发生溶血性贫血。
, 百拇医药
    这本书里还有一段关于酒精的内容,很有意思。

    如果您是亚洲人,第一次饮酒您就有50%的机会出现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脸色变红,甚至“酒后吐真言”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亚洲潮热”。医学上的说法是“酒精潮热反应”。很奇怪,有一半的亚洲人饮酒后都有这类反应。其他种族的人饮酒后却极少出现“酒精潮热反应”。

    为什么?

    酒精在人体中的旅程

    首先,我们要了解,酒精喝进肚子后走向何方?落户何处?科学研究基本上已经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

    喝酒之后,我们的身体会马上对喝进来的酒精做两件事。第一,分解酒精,去除毒性。第二,从酒精中获取热量。这个解毒和获热的过程十分复杂。我们身体内的许多器官都参加这两项工作。不过,大部分工作是在我们的肝脏里完成的。
, 百拇医药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肝脏里面的乙醇脱氢酶将酒精(学名叫乙醇)脱氢,变成乙醛。然后,肝脏里面的乙醛脱氢酶将乙醛脱氢,变成醋酸酯。最后,肝脏里面的第三个酶将醋酸酯变成三样东西:脂肪,二氧化碳和水。

    水多了,可以通过肾脏变成尿,排出体外。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肺脏排出体外。只有脂肪会留下来。啤酒肚,将军肚,就是酒精最终产物之一——脂肪的主要“功劳”。

    以前,大多数中国人饭都吃不饱。只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将军才有将军肚。啤酒是舶来品,更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经常喝的,啤酒肚自然少见。

    上世纪80年代,我留学美国,发现那里的啤酒很便宜。于是,我天天喝,几个月就喝出啤酒肚了。直到近几年搞健康管理,才把啤酒肚给“管”掉。

    这几年,中国人生活好了。虽然不能说人人都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是,每周应酬和聚会几次的人还是为数不少。“啤酒肚”“将军肚”俨然成了相当一部分男人“三十而立”的显著标志。顶着“啤酒肚”“将军肚”的四五十岁的男人,更是比比皆是。
, 百拇医药
    顺便说一句,对许多中国男人来说,减肥和戒酒其实都不难。想想“喝酒就是喝脂肪”就行了。喝,还是不喝,选择权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为什么亚洲人会有“酒精潮热反应”?

    让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喝酒后会有“酒精潮热反应”?

    最新的研究发现,许多亚洲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基因。这在其他种族的人身上很罕见。有这种基因的人,肝脏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不高。结果就是,酒精在体内变成乙醛后,不能及时有效地变成醋酸酯。问题就出在这里。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啤酒里有甲醛残留物,引起全民关注。因为甲醛有毒,可以使人失明,变成瞎子。乙醛和甲醛是一家人,自然也很毒。研究发现,乙醛的毒性是乙醇酒精的30倍。乙醛在人体内哪怕只有很微小的量,都可以造成强烈的毒性反应。“酒精潮热反应”只是乙醛众多毒性反应中的一种。
, 百拇医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酒精潮热反应”并不是坏事。这至少可以提醒我们,已经“中毒”了。因此,酒桌上流行的一句话,“喝酒不怕脸红”。科学的解读应该是“喝酒不怕中毒”。脸红其实就是中毒的表现。怕不怕中毒,也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有“酒精潮热反应”的人,哪怕只喝一小杯酒,也会出现乙醛毒性反应。比如,满脸通红,颈部和前胸潮红,还会出现眩晕和恶心等症状。所以,中国很少有真正的“酒鬼”。中国的领导人也不会有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那样的“醉酒轶事”。

    据媒体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爆料说,“1994年,叶利钦访问美国,住在白宫。一天晚上,叶利钦喝醉了,只穿了条内裤就跑到白宫旁边的马路上,要拦出租车去买披萨。次日,叶利钦又喝醉了,在客房的地下室闲逛。特勤人员以为有刺客,很是紧张了一番”。

    因为欧洲人喝酒很少有中毒反应,所以,类似叶利钦的“醉酒轶事”非常常见。为此,医药公司还专门研制了一种药来治疗酗酒。原理就是,通过药物来降低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欧洲人吃了这种药,喝酒后也会出现“亚洲潮热”。既然那么难受,喝酒上瘾的人自然就少了。
, http://www.100md.com
    为什么只有亚洲人有“酒精潮热反应”?

    那么,为什么只有亚洲人有这种特殊的基因呢?

    《最病者生存》解释说,这主要和清洁的水源有关。

    一万年前开始的农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定居和大规模群居的时代。人畜粪便和垃圾的大量堆积造成水源性疾病流行。目前比较普遍的科学假说认为,不同的文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清洁水源的问题。欧洲人的祖先发明了发酵灭菌的方法。亚洲人的祖先发明了沸水灭菌的方法。

    酒精可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证水源安全。欧洲人祖先喝啤酒解渴,在著名的英国伦敦斯诺医生的霍乱调查中可以得到部分印证。去年,我曾当面向荷兰科学院的一位院士求证过,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一代又一代,欧洲人喝啤酒安全,喝生水就会被污水夺去生命。需要饮酒的进化压力和饮酒的选择造成了今天欧洲人体内处理酒精的能力很强,不会出现乙醛中毒反应。
, 百拇医药
    水烧开了,可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证水源安全。因此,中国人喜欢喝开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一代又一代,喝沸水安全,喝生水就会被污水夺去生命。没有需要饮酒的进化压力和不饮酒的选择造成了今天中国人体内处理酒精的能力很弱,很容易出现乙醛中毒反应。

    别让有害饮酒毁了我们的生活

    由于基因上的差别,西方人多能豪饮,大多数国人却小酌即醉。但是,豪饮小酌皆伤身心。酒精对健康的危害,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因为饮酒造成的肝癌,肝硬化,交通事故,家庭暴力,社会暴力等,近几十年来日见增多。

    巨大利益驱动下的所谓“酒文化”,实质上是一个大骗局。国人真正开始大量普遍饮酒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以前,国内生产的酒本来就不多,进口的酒更是少之又少。传说中的饮酒可以“活血化瘀”和“饮酒有益于健康”的说法,至今都没有在人体上获得可靠的足够科学证据支持。

    早在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关注饮酒对健康的危害。2010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全球行动起来,应对有害饮酒对健康的威胁。

    有害饮酒是指饮酒超量到已经损害了健康,并且常常伴有不良的社会后果。

    2011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详细的酒精与健康的全球现状报告,呼吁全球行动起来,减少有害饮酒对健康的危害。

    中国现在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慢病病人。应该说,有害饮酒难逃其咎。中国已经到了必须重视有害饮酒的危害的时候了。每次看到电视上的烈酒广告,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救救孩子!”

    欲知详情,请关注本期特别关注“别让有害饮酒毁了我们的生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