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健康管理》 > 2017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002032
李碧菁:穿越中美医疗40年(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健康管理》2017年第3期
     常年住饭店以及三顿在外就餐的不正常生活整整经历了十年,李碧菁形容自己“快崩溃了”。最困难的时候,她们需要住在酒店里,在马桶上装一个套子,把微波炉架在套子上,自己做饭吃。最终,还是经过总理办公室的推动和帮助,她们才得以住进了四合院,有了真正的办公空间。 “特别可怜,但是没有一分钟感到后悔。”李碧菁说到这里,撇撇嘴,神情有些复杂。那时已经是通过1989年了,这中间,李碧菁和Elyse也由打工同事变成了创业伙伴,这就是美中互利。

    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对中国国情的不断深入,李碧菁发现很多在华的外国领馆使节、跨国企业高管还有海归人群,在中国看病是个难题,尤其作为来华的涉外人员,李碧菁同样有看病的困惑。拥有国际保险,钱自然不是问题,但是当时的就医环境和治疗理念、安全性等,让他们最终要么选择去香港就医,要么索性回国看病。1989年她中国的好友和她本人回国的两个女人的生育对比,让她更加意识到事情的紧急性。

    从1989年有想法,到1997年第一家北京和睦家医院的建立,中间又整整过了八年的时间。她苦笑了一下,“这八年,一直在准备。”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李碧菁感到国家对外资医疗政策开放有了希望。

    为了筹措资金,两年后的1994年,李碧菁带领美中互利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再后来,她马不停蹄地从国际、国内寻找最优质的医生资源,引进美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以及美国的医疗管理理念。

    市场需求摆在前,政策逐步明朗,上市也有条不紊进行,但是还是困难重重。在莆田系称霸私立医院的年代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