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284277
自拟加味地黄汤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延边医学》 2012年第2期
     【摘 要】 目的:研讨自拟加味地黄汤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痛风性肾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44例,采用自拟加阿味地黄汤治疗;乙组40例,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详细记录。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甲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越于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尿酸、血β2微球蛋白、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检验结果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自拟加味地黄汤;痛风性肾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特征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肾结石等[1]。痛风是临床上较常见、多发性疾病,其病因较复杂,至今尚未明确。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但效果不佳。较常导致合并多种合并症,其中最常累及的是肾脏。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为更好的进行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痛风性肾病的患者84例,分别采用中药及西药治疗,对比治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痛风性肾病的患者84例,其中男患64例,女患20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5.5±5.5岁,84例患者均经过门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痛风性肾病,并排除其他慢性疾病导致的肾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程度、年龄、性别、病程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甲组44例,采用自拟加味地黄汤进行治疗;乙组40例,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 http://www.100md.com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血β2微球蛋白、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等检测指标的变化。

    1.4 疗效评估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有关文献评定[2]。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是减轻,进行尿常规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微量均在正常范围内。血肌酐检测值偏低或是正常 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进行尿常规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血肌酐检测值下降。 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或是进行性加重。检验尿常规、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检测获得数据无显著变化,或是进行性加重。

    1.5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甲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越于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21例无效患者3例,总有效率为41例,93.18%;乙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32例,80%。其血尿酸、血β2微球蛋白、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检验结果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为甲组患者血尿酸362.0±20.1μmol/L,血肌酐88.6±20.4μmol/L,尿素氮7.86±2.65mmol/L,β2-MG1.95±0.64mg/L,尿蛋白0.97±0.26g/24h;乙组患者为血尿酸402.3±35.2μmol/L,血肌酐126.8±24.5μmol/L,尿素氮10.54±3.56mmol/L,β2-MG2.84±1.02mg/L,尿蛋白1.61±0.49g/24h;

    3 讨论

    痛风性肾病的主要机制是,尿酸合成过多或肾脏排泄过少,使尿酸沉积于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称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的肾实质损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3]。导致一系列肾病临床症状的发生,常会误诊为原发性肾病或是其他慢性疾病合并发生肾病。本文中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都进行低嘌呤饮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保持在0.8~1.0g/kg·d,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尿PH<6.0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口服碳酸氢钠。
, 百拇医药
    甲组患者依据患者的依据中医的分型应用自制的加味地黄汤:怀山药15g、生地黄30g、山萸肉15g、土茯苓30g、丹皮10g、泽泻15g、玉米须30g、秦艽15g、豨莶草15g、金钱草30g、怀牛膝15g、海桐皮10g。患者湿热的表现显著可加用黄柏10g、苍术10g。每天1剂每天2次水煎服。乙组的患者进行口服别嘌呤醇,初始的讲给予200-400mg/d,每日最大剂量为600mg,2次口服,30天为一个治疗过程,进行2个疗程为一个周期。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甲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乙组患者总有效率80.00%,差异性显著,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化各项检查中治疗后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β2-MG、尿蛋白甲组患者治疗后的检测数据均显著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因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味地黄汤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疗效好,安全可靠,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及发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孙劲松 ,蒋玉洁.加味地黄汤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746-747.

    [2]叶运英.牛角地黄汤加味配合壮医药线灸治疗痛风急性发作38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5):23.

    [3]蒙杏泽, 朱小晓, 梁学军.中医治疗痛风近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2):770-771.

    [4]周仲羽,赵燕,孔祥龙中药内服外敷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60例[J].现代康复,2000,4(5):765.

    [5]沈庆法.中医临床肾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06-211., http://www.100md.com(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