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护理杂志》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539935
高原地区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输液特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日 《中国护理杂志》 2007年第7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107-01

    我院于2006年全年共收治创伤性休克患者24例,针对高原地区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就穿刺部位、液体选择及输液速度进行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22~52岁,平均38岁。钝器伤5例,车祸伤9例,火器伤3例,骨折合并脏器损伤3例,脑外伤4例。休克程度:中度15例,重度9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痛觉不敏感。检查末梢皮肤苍白湿冷,脉博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无尿或尿失禁,病情变化快。

    1.3 液体选择

    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首先输入林格氏液,在15~30分钟内输入800ml~1500ml液体,同时组织血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输入新鲜血,使血红蛋白最低达到100g/L。

    1.4 穿刺部位及滴速

    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取18号留置针和22号留置针对双踝大隐静脉或前臂上段贵要静脉进行穿刺,避开损伤部位,进针前用拇指分别向外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见回血轻推软管使其全部进入血管后用一手将软管前端按紧取出中间穿刺针管同时接好输血器,若四肢穿刺有困难者行颈部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滴速160~180滴/分,或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2 讨论

    2.1休克病由于血压低,末梢循环差,桡静脉管腔扁瘪,此时足背、手背静脉穿刺不易成功,因此穿刺点应选择近心或足内踝大隐静脉。

    2.2患者久居高原或移居高原,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红蛋白、血色素、血液粘稠度高,故补液时先补充晶体,使血液稀释达到比例为3:1,维持尿量30ml/小时以上。

    2.3高原气候差,氧分压低,患者对休克的应激能力降低,对液体的承受量相对变小,扩容不能用平原地区输入量的(3~4倍)的经验来补充液体。休克纠正后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滴速,否则易并发脑水肿、肺水肿,必要时使用利尿药物。, 百拇医药(达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