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学刊》》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736789
中药炭药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日 《中国医药学刊》 2007年第5期
     提要:详细论述了中药炭药历史沿革,现代临床应用及研究概况,认为炭药确有其特殊功效,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制炭 止血 炭药

    1 历史沿革

    中药制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有特殊的治疗作用,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对中药制炭的原理,作用机制和炮制工艺等依照传统制药技术和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设备进行理论研究。阐明炮制原理,搞清作用机制、改革工艺、制定质量标准,提高制炭质量,是中药炮制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中药制炭应用始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乱发烧炭,王不留行、桑根白皮烧炭存性,治疗产后腹痛,小便不利的记载。自晋至唐制炭入药又增加了20余种,其中有大黄、槐角、石榴皮、桑叶等。宋代又增加了厚朴、荆芥等60余种。自唐代以来,始见有些炭药用于止血。如《千金方》中用大黄烧炭治尿血,羚羊烧炭治产后下血,烧乱发、槐角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等。宋代除有刺猬皮烧末治鼻血等止血作用的记载外。更多的是桅子炭治霍乱,干姜炭治痢,干漆炒炭是为了去其刺激性等多方面作用的记载,用于止血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元代是炭药止血理论及制炭用于止血的发展时期。葛可久的《十药神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血见黑则止……”的理论。并用“十灰散”治疗呕、吐、咯、嗽血。从此以后,在“血见黑则止”及“炭药止血”的理论指导下,大凡止血药物多以制炭入药。

    明、清以来又增加了炭药60余种。直到目前,沿用的尚有70余种。清代有一些不同意使用炭药的意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