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8)-9-0039-02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本文利用某社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分别实施的为期6个月的运动干预和综合干预的资料,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分析了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社区干预 糖尿病 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老年人中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影响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1997年糖尿病被列为国家慢性病防治重点之一,其防治研究重点也正在向社区综合防治转移[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人并发冠心病及中风患者比非糖尿病人多2~3倍,并发失明的患者多10~20倍[1],所以糖尿病患者除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应积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科学预防,对减轻或避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依据某社区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分别实施的为期8个月的运动干预和综合干预的资料,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分析了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供同行参考。
, http://www.100md.com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和分组 在辖区内选择居民人口相对稳定、社区街道和地段医院支持、且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街道,遵循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档案中确诊Ⅱ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运动干预组、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随访8个月。期间由于患者迁移、退出、失去联系或死亡等原因,最终三组患者人数分别为66名、100名和70名。在实施运动干预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尿常规、血压等,以排除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及运动禁忌症,严重心肌缺血、糖尿病肾病肾衰、尿酮体阳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高血压、空腹血糖超过16.7mmol/L等均不能参加运动干预,以免发生意外。干预前基线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及血液指标,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BMI:体质量指数; WHR:腰臀比;SBP:收缩压;DBP:舒张压;FBG:空腹血糖; P2hBG: 餐后2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1mmHg=0.133kPa)
, 百拇医药
1.2 干预方案的实施 (1)运动组:运动方式以步行(1500m/h)、太极拳等为主;运动强度以适宜脉率=170-年龄(岁) ,本研究考虑干预对象年龄偏大,故实际运动脉率调整为适宜脉率的80%;每次累计运动时间20~30min,每周至少3次;干预期8个月,干预期间饮食、用药基本不变。(2)综合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运动干预和饮食控制。运动干预方法同运动组,其饮食方案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体力运动情况和病情按“饮食交换法”原则调整、定期随访。(3)对照组:随访期间不给予上述干预措施。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研究方案的顺利实施,建立了社区中心主任和责任医师、责任护士组成的二级管理系统; 建立质量控制指标评价体系。在研究实施前,对社区责任医师、责任护士进行严格培训,并定期检查现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x±s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用Student Range分布对各均值进行比较。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干预后各项指标比较 经过8个月的运动、综合干预和随访,综合组餐后2 h血糖(P2hBG)和TG均显著低于运动组(P<0.05) ;运动组和综合组的TC和W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2 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差值比较 综合组干预前后FBG、TG的差值均显著高于运动组和对照组(P<0.05);运动组干预前后BMI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综合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生活的现代化,糖尿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增加,成为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尚无法根治、累及全身并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其治疗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当务之急,需要寻找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其致残率、死亡率[2]。
, 百拇医药
本干预研究的基本模式是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医院为中心、由社区临床医师、护士承担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工作。经过保健知识培训的全科医师,既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药物调整,又可以对患者进行各种有关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并具体指导其行为、运动和饮食;同时,患者对临床医师较为信赖,依从性较高。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水平的控制无疑是抑制病情发展、防治并发症的关键,也是考核糖尿病干预疗效的必要指标[3]。一项以Pima印第安人和毛里求斯人为研究对象(前者有肥胖倾向,后者偏瘦)的报道中,调整了年龄、BMI、WHR和平均血糖浓度后,发现运动仍然与胰岛素浓度有关。本研究表明,运动组和综合组患者的FBG和P2hBG水平较干预前降低,而且综合干预使FBG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纯运动干预。但由于干预时间较短,且运动强度较小,在短期内与对照组相比效果并不明显。
调整血脂、控制体质量、降低血压也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手段[4]。本研究表明,长期定量运动不仅能改善糖代谢,也能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长时间运动能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内脂蛋白酶的活性,活化β氧化途径,使肌肉能更多地摄取和利用脂肪酸及TC。无论是单纯运动干预还是综合干预均能显著降低TC水平,而综合干预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TG效果更佳。BMI反映肥胖程度,WHR反映体内脂肪分布的类型,可视为表示腹部脂肪积聚的良好指标。肥胖发展为糖尿病的机制有一“逆行调节”概念,即肥胖导致脂质氧化增加,肝糖原利用降低,细胞内反馈调节使其合成受抑制,贮存降低,当旁路刺激无法代偿时就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发生。本研究发现,运动组和综合组患者BM I和WHR的控制比对照组明显,说明运动和综合干预是有效的。但是,同时发现上述指标的改善在运动组更为明显,发生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有氧运动能使动脉血管壁弹性提高,运血能力加强,血管扩张,全身血流阻力减少,这不仅使动脉血压降低,而且还使血流速度加快,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消除血液淤滞和微循环障碍。本研究干预前患者表现为舒张期血压升高,运动干预和综合干预后SBP和DBP均明显降低至正常范围。
, http://www.100md.com
通过本次研究证明,运动是一项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在社区,由社区医师、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指导,提高其对运动的依从性,从而增强运动效果。必须指出,运动干预虽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降低危险因素,但只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法之一,要结合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才能更好更快地达到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客安. 中国糖尿病的防治和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5):260-263.
[2] 徐国琴,林文,杜晓燕,等. 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3):284-286.
[3] 李磊.浅谈糖尿病人的运动疗法[J]. 黑龙江医药,2002,15(3):236.
[4] 胡传峰,李立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2,4(4):235-255., http://www.100md.com(冼雁葵 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