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护理》 > 2010年第6期
编号:11914102
正确认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医学与护理》 2010年第6期
     药物作用于人体,会与人体产生相互作用,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这些作用分成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人们心中理想的药物是只有治疗作用,没有副作用,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药物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俗话也说,是药三分毒。对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复杂的抗精神病药来说更是如此。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无论对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还是对于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都是非常有益的。

    有许多患者及患者家属习惯于用药前仔细阅读甚至分析药物说明书,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习惯,不能一概而论。抗精神病药物的说明书中,药物的适应证一栏寥寥数语,如治疗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但到了不良反应一栏,则出现了连篇累牍,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面面俱到,无一疏漏。患者及家属轻则出现困惑;重则出现过分关注不良反应,形成相关的优势观念,结果是要么放弃此种药物,要么心中疙疙瘩瘩,在应用过程中对此种药物产生一定的抵触或障碍。

    其实大可不必,说明书中大量罗列的不良反应用“丑话说在前边”来形容可能比较恰当。药物在上市前都要进行长时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只要在临床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说明书上出现,这既是保证用药安全,对患者负责,也是对制药企业负责。但是实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说明书中大部分的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虽很难避免,有一些不良反应还比较常见,但是绝大多数的不良反应都轻微,可逆,可以耐受,经治疗可以很快好转,像镇静、心慌、震颤、口干等。多数不良反应都出现在治疗的早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消失。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一种药物,有的人加至最大剂量,兀自岿然不动;但是有的人甫一用药,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导致无法耐受。

    近年来,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大量出现,相对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更大大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前长期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大都表情呆滞,身体发板,活动很不协调,周围人很好识别,影响了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等社会动能。但现在的药物大都没有这些不良反应,患者在服药期间依旧可以工作、学习,与常人无异。

    所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充分重视,也不能过分关注。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表现、躯体状况、年龄、性别等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会通过定期给予血常规、心电图、肝功等必要的辅助检查,以观察药物对身体的影响。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有不适的感觉,就要及时向医生咨询,首先判断该表现是否为药物所致,如果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则根据反应的具体类型给予恰当的处理,如减药,停药,换药或加药(消除不良反应的药物)等,从而可以保证将药物对机体的损害降到最低。, http://www.100md.com(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