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护理与医学进展》》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732636
静脉穿刺拔针按压部位与皮下淤血的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临床护理与医学进展》 2008年第5期
静脉穿刺拔针按压部位与皮下淤血的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比较静脉输液穿刺拔针后按压点的选择和方法,对局部发生皮下淤血的影响。方法:对116例病人静脉穿刺拔针后的按压部位,选用只按压皮肤进针点和按压皮肤进针点及其上方0.5~0.7cm。结果:皮下淤血率分别为28.3%和8.92%,二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静脉输液穿刺拔针按压点,选择皮肤进针点及其上方0.5~0.7cm(即血管进针处),可有效减少血管渗漏性损伤,防止皮下淤血,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再次穿刺困难。

    【关键词】静脉穿刺 按压部位 皮下淤血

    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外周静脉输注、浅表留置和深静脉置管等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对静脉穿刺的要求由做到无痛、微痛,提高一针见血成功率转向如何减少并发症,避免对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的安全性方向发展,在临床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输液结束拔针后用敷贴或用棉签按压部位及方法的选择,是减少对病人血管渗漏性损伤[1]的关健之一。我科自2008年1月~4月,对116例选择肘关节以上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肘关节以下的外周静脉及足背静脉输液的病人,观察输液结束拔针后,选择两种不同按压点及方法与静脉穿刺周围皮下淤血的发生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116例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1~84岁,其中老年痴呆37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13例,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60~94岁,其中老年痴呆35例,糖尿病5例,高血压20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血管条件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静脉穿刺针选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静脉输液针。

    1.2方法

    1.2.1 操作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病人静脉情况,选择肘关节以上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肘关节以下的外周静脉及足背静脉进行静脉输液,静脉穿刺操作流程按《云南省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手册》中“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进行。输液结束拔针,观察组按压皮肤进针点及其上方0.5~0.7cm(即血管进针处),按压物用输液敷贴时,不需改变敷贴方位,若使用棉签按压,棉签需与血管走行方向一致竖按压。对照组只按压皮肤穿刺点,观察组和对照组按压时间均为1~3分钟。
, 百拇医药
    1.2.2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查。

    2结果

    静脉穿刺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与皮下淤血观察比较见附表。

    上表可看出,对照组按压皮肤进针点,皮下淤血发生率28.3%,观察组按压皮肤进针点及其上方0.5~0.7cm(即血管进针处),皮下淤血发生率8.92%,对照组发生皮下淤血高于观察组,经统计学统计,P<0.01,有极显著意义。

    3讨论

    静脉穿刺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2],使得皮肤刺入点和血管穿刺点不在同一处,通常情况下,针头刺入皮下沿血管方向潜行约0.5~0.7cm针头才刺入血管,在部分护理人员和病人及家属的意识中,拔针后重视按压皮肤穿刺处,忽视针头刺入血管处的按压,而此时,液体滴入后血管内压力高,易发生血管渗漏性损伤,造成皮下淤血,影响下次静脉输液穿刺时,同一条静脉的使用,增加病人痛苦。

    采用以按压皮肤进针点及其上方0.5~0.7cm(即血管进针处),若使用棉签按压,棉签需与血管走行方向一致竖按压,可显著有效的减少血管渗漏性损伤,防止皮下淤血,保护血管,减少下次穿刺困难,减轻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杨伟贤.静脉输注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近况.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48.

    [2]丁言雯.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194).

    作者简介:桂庆芳(1964—),女,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 百拇医药(桂庆芳 朱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