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护理与医学进展》》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730978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日 《临床护理与医学进展》 2008年第9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或占循环血容量20%。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常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本病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准确治疗,细致护理,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

    1病情观察

    1.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每15分钟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患者在上消化道出血后血压下降,收缩压在10.6kpa以下,呈休克状态。但在出血休克早期,血压可因代偿而基本正常,甚至一时偏高,应注意血压波动。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弱。多数病人在休克被控制后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度,可持续3~5天,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1.2呕血和黑便的观察
, 百拇医药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均有黑便,但不一定呕血。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者可只表现为黑便,在幽门以上者常兼有呕血。呕血多棕褐色,呈咖啡样。注意呕血、便血的量、性质。一般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胃内储血量50~70ml时可呈黑便;胃内储血量500~1000ml时,病人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皮肤湿冷等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3尿量的观察

    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尿量减少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最早征象,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尿量大于30ml/小时。

    1.4周围循环状况的观察

    出血量较大、失血较多者,由于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可引起头昏、心悸、出汗、恶心、口渴或晕倒等,出血量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怕冷等休克状态。
, 百拇医药
    2护理措施

    2.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轻度出血可用一组静脉通道,重者需要二组至多组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尽快配血。用生理盐水、林格液、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尽快补充血容量。补液量根据合计的失血量来决定,但右旋糖酐24小时内不宜超过1000ml,应注意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肺水肿。

    2.2及时予以止血药

    可选用甲氰咪胍、垂体后叶素、立止血、止血合剂等。用止血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性质掌握禁忌药。调节输液速度,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可用三腔气囊管压迫出血;对于急性胃粘膜损害或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可用西咪替丁静脉滴注400ml每6~8小时一次,或雷尼替丁滴注50毫克每6~8小时一次,也可用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静脉滴注。

    2.3吸氧
, 百拇医药
    病情严重者应配合氧气吸入,尤其是食道静脉破裂出血者,缺氧易诱发肝性脑病。

    2.4休息与体位

    大出血病人应安静卧床,取平卧下肢抬高30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血引起窒息。

    2.5加强基础护理

    2.5.1 口腔护理因出血病人口腔有腥臭味,应每日三次清洗口腔,防止口腔感染。

    2.5.2 皮肤护理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床单污染后及时更换,以防发生湿疹和褥疮。

    2.6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对休克、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禁食,对少量出血无呕吐、无明显活动出血病人,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溃疡病人因给予牛奶、蛋糕或豆浆等富含高蛋白质的流质饮食,避免过饥、过饱、可少食多餐,尽量不吃生、硬、粗糙食物。
, 百拇医药
    2.7心理护理

    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多有紧张、恐惧或悲观沮伤等心理反应,特别是慢性或全身疾病致反应出血者,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不合作,所以在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详细解释各种处理措施,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3出院指导

    对出院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很有必要。向家属宣教一些本病常识,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劳逸结合,应戒烟戒酒,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发现黑便应立即休息,及时就诊,如能正确诊断,进行有效止血治疗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达到康复目的。, 百拇医药(夏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