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护理与医学进展》 > 2009年第5期
编号:12055287
艾灸加中药外敷治疗产后早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临床护理与医学进展》 2009年第5期
艾灸加中药外敷治疗产后早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灸法加中药外敷对产后早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理化指标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中医灸法加中药外敷治疗产后早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共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给予“局部热敷+吸乳”治疗,并配合青霉素静滴(青霉素过敏者用阿奇霉素),治疗组予以“艾灸+中药外敷膏”治疗,观察评价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灸法加中药外敷对产后早期乳腺炎患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早期乳腺炎;艾灸;中药外敷;治疗/中医治疗

    急性乳腺炎是产褥期的常见疾病,短期内难以治愈,不仅加剧患者的痛苦,而且使患乳失去哺喂能力,直接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效果和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近年来,我们注重了这方面的临床实践、资料收集及整理分析,发现此法操作容易,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 http://www.100md.com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全部选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共196例,年龄24~38岁,产后2~6周左右,进行母乳喂养的初产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2例,对照组94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

    1.2.1按照《中医外科学》本科六版教材,《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制定:①初起乳汁排出不畅,乳内胀痛难忍,有结块,皮色不红或微红,全身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②乳头皲裂感染邪毒,乳汁排出不畅,乳内胀痛难忍,有结块,皮色不红或微红,全身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凡具备①、②两项中之一即可诊断。

    1.2.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GB/T16751,2-1997)
, http://www.100md.com
    1.2.2.1气滞热壅证 主症:①乳汁瘀积结块,乳内胀痛难忍。②脉弦数。次症:①皮色不变或微红。②恶寒发热。③头痛或周身酸痛。④口渴,便秘。

    1.2.2.2邪毒壅滞证 主症:①乳头破碎染毒,乳汁瘀积结块,肿胀疼痛。②脉数。次症:①皮色不变或微红。②头痛,身痛。③恶寒发热。④口渴。

    1.2.3症状分级评分 见表1,表2。

    1.3 纳入标准

    1.3.1符合乳痈初期(急性乳腺炎)的诊断和中医辨证为气滞热壅证或邪毒壅滞证。

    1.3.2年龄24~38岁的初产妇。

    1.3.3知情同意,志愿受试。

    1.4 排除标准
, 百拇医药
    1.4.1年龄在24岁以下、38岁以上,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乳头内陷者。

    1.4.2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糖尿病或精神病患者。

    1.4.3乳痈已化脓者。

    1.4.4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5 病历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1.5.1研究病例的终止条件 ①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者,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临床护理研究者。

    ②患者在临床研究过程中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研究,向主管医生提出退出临床研究的要求,可以退出该病例临床护理研究。

, http://www.100md.com     1.5.2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1.5.2.1脱落的标准 经筛选合格、并知情同意进入随机化研究的患者,因故未完成本方案所规定的疗程及观察周期,作为脱落病例。

    1.5.2.2脱落病例的处理 ①当患者脱落后,研究者应采取登门、预约随访、电话、信件等方式,尽可能与患者联系,询问理由、记录最后一次服药时间、完成所能完成的评估项目。②脱落病例均应妥善保存有关研究资料,既作留档,也是进行全面分析及统计所需。脱落病人无需另补。

    1.5.3病例的剔除 病例选择不符合纳入标准,符合排除标准,本不应当进行随机化;未曾使用研究用药;在随机化之后没有任何数据。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艾灸+中药外敷膏”治疗,即先用艾柱在患侧乳根穴、期门穴、肩井穴、足三里及乳腺管硬结处(阿是穴,根据硬结大小可取数个点)隔蒜灸3壮,然后用中药外敷膏均匀涂敷于患处(敷药面积略大于硬结面积),暴露乳头,再用薄层塑料薄膜覆盖并固定,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3~5天为1疗程;对照组予“局部热敷+吸乳”治疗,即湿热敷乳房后,用吸奶器抽吸,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并予青霉素400万U静滴,每日2次(青霉素过敏者用阿奇霉素0.5静滴,每日1次),3~5天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中药外敷膏由四妙勇安汤(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加蒲公英、王不留行、鲜仙人掌而成。将方中前6位药干燥后研成细末,过120目筛,提取细粉,临用时用鲜仙人掌汁调成糊状,并加热至40℃左右。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肿块消散,排乳正常。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60%,<90%;肿块消散≥60%,排乳基本通畅。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60%;肿块消散≥30%,排乳部分通畅。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或已化脓者。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2 证侯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主症、次症消失。显效:主症、次症消失2/3以上。有效:主症、次症消失1/3以上。无效:主症、次症改善不明显者。
, 百拇医药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4 结果(见表3、表4)。

    4 讨论

    急性乳腺炎是产褥期的常见疾病,多发生在产后2~6周左右,常见于剖宫产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有乳头凹陷、扁平等乳房缺陷以及产后未及时给予哺乳的初产妇。急性乳腺炎的炎性肿块常在数天内软化而形成脓肿,多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为主引起的感染,短期内难以治愈,不仅加剧患者的痛苦,而且使患乳失去哺喂能力,直接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效果和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早期如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乳腺管通畅,可使炎症在初发阶段得以治愈,从而防止形成脓肿,保证实施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

    本病属祖国医学“乳痈”范畴,又称“外吹乳痈”,以患病乳房局部初起红肿热痛,逐渐形成脓疡为特征。多因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引起,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全身发热,且容易传囊。临床分为3期,即淤乳期(郁滞期)、成脓期及溃后期。《诸病源候论》对其病因、见症及预后都有简述:“此由新产后,儿未能饮之,及饮不泄,或断儿乳,捻其乳汁不尽,皆令乳汁蓄积,与气血相搏,即壮热大渴,引饮,牵强掣痛,一手不得近是也,……”[1]。
, http://www.100md.com
    现代医学治疗产后乳腺炎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局部热敷、吸乳、针对病因使用抗生素。但遇到积乳过多或乳腺管不通畅的产妇,用局部热敷乳房、吸奶器吸引都不能使乳汁排尽,从而导致乳房胀痛、感染,甚至形成脓肿。另外,部分急性乳腺炎是因为乳汁多而少饮,吮吸不尽,乳汁淤滞而致,并非真正的炎症,对此类“炎症”抗生素是无效的。

    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有明显疗效,关键在于及时发现、早期治疗,以消为贵,郁滞者以通为主[2,3]。本课题研究的是产后早期乳腺炎,即中医学所述“外吹乳痈”的淤乳期(郁滞期)。我们根据中医“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原理,打破现代医学传统的模式,运用中医灸法加中药外敷对产后早期乳腺炎患者进行治疗,初步显示效果非常明显,保证了母乳喂养的实施。艾灸患侧乳根穴、期门穴、肩井穴、足三里及阿是穴可活血通络,加速局部部血液循环,中药外敷膏方中银花、鲜仙人掌、玄参、蒲公英清热解毒,当归、王不留行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艾灸与中药外敷相结合,局部用药,直达病所,能迅速消肿止痛,共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能。

    近年来,我们注重了这方面的临床实践、资料收集及整理分析,发现此法操作容易,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元恺.实用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陈叔长.中医外科护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91-96.

    [3]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12-115., http://www.100md.com(朱银萍 丁扣珍 仇中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