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630138
论医院疗愈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一、基本概念

    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疗愈景观环境的概念,疗愈景观环境可从生理、心理和精神3个方面或其中的某一方面来帮助人们提升健康。Eckerling认为,疗愈景观环境以康复为目的,为人们带来安全感和舒适感,并可缓解压力。R.Ulrich认为绿色植物、花和水等自然元素对人们情感和生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P.J.Knop则认为无论罹患疾病与否,每个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例如轮椅患者会受到疾病的严重制约,脚扭伤者会受到暂时制约,而老年痴呆者的症状会逐渐加剧。因此疗愈景观环境不应只为特定的患者设计,而应尽可能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

    二、相关理论

    首先,压力缓解理论与注意力恢复理论。RogerUlrich认为优美的自然风景有助于缓解压力,Kaplan夫妇认为自然环境也有助于消除疲劳并恢复注意力。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提出了疗愈景观环境的设计原则,主要内容为:提供充分接触自然并能开展各项运动的机会;提供远离日常烦琐生活的新鲜环境;既提供私密、可控的空间,又提供社交与聚会的场所;具有良好的空间及场所可识别性;具有积极向上的艺术感染力。其次,场所精神与精神感知理论。C.N.Schulz于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的概念,认为“场所精神”对一个地方的特质起决定性作用。若缺乏场所精神,人们便难以与自己所处的空间建立真正的联系,场所感将不复存在。场所精神理论曾广泛运用于城市设计及公共建筑设计领域;但营造疗愈景观环境时也需要赋予所在场所一定的精神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9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