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17718
贴近真实、贴近市场、贴近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2015年第3期
     目前,正是我国现代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非凡的胆略和历史担当,用短短两年的时间描绘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壮丽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行政、全面从严治党,日益成为国人的共同行动指南。人们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格局更加清晰。

    政策方略确定以后,执行就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让好的改革政策落地生根、进而形成新的体制和机制依然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广泛凝聚共识,着力解决改革的执行力问题。正如党中央反复强调的那样,通过加强责任、形成合力,使改革政策真正落地。

    当前政策实施中梗阻和拖沓现象还大量存在,其原因有多种:改革本身十分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具有长期性,短期内难以量化和比较;改革涉及既得利益调整,故而阻力重重;改革多以政策要求体现,而不是以法案形式推进,硬约束不够;改革缺乏明确的时间表,快一点、缓一点,轻一点、重一点难以有效约束;一些部门、一些环节、一些人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能担当的问题;如此种种。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不论何种情况,这些问题都是必须克服的瓶颈。

    毋庸回避,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双重压力下,国内改革需要适应内外新常态。复杂的环境考验着我们的定力、智慧和韧性。各项改革涉及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能力,涉及国际竞争力,涉及每个国人的福祉,把握好窗口期和执行力尤为重要。

    当前,需要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好的改革氛围包括有效沟通、政策激励、法律保障以及社会的开放包容。有效沟通是政策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种经济体,在重大改革政策出台前,都重视媒体、智库的沟通和引导,让公众充分了解改革的利弊得失,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投身改革。这种软环境建设与改革本身同等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生产力。我们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法制思维认知和解决改革进程中的矛盾,保持改革理念的一致性和包容性,引导和鼓励创新、创业、创造,为改革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完善治理是提高改革执行力的保障。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通过适当的安排明确相关部门在推进医疗改革中的主体责任,落实分工和传导,保持改革协同性等有助于各项改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同时,对每项改革要有顶层设计,有明确的目标、措施和时间,并定期作出评估,以增强改革的透明度和硬约束。

    坚持问题导向是有效解决矛盾的关键。一些经济运行中的老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有就是患得患失,缺乏足够的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贵在贴近真实需求,贴近市场,贴近实践,真正做到问题延伸到哪里,改革就跟进到哪里。坚持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大限度地发挥改革的杠杆效应和引致效应。

    而核心是要发挥市场的力量。脱离市场的改革不是真正的改革。市场始终是重要的机制和手段,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力量。相信市场,依赖市场,用市场创造市场,用市场化解矛盾,可以解决扭曲,优化资源配置,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而更好地发挥政府及市场的作用,重中之重是加快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公共品牌建设,并以此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医疗卫生体制的完善。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