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78418
电针配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石症60例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陈白洪
第1页

    参见附件(1137KB,1页)。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中药胆道排石汤内服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胆石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用中药胆道排石汤治疗,每日一剂,疗程30天。观察组用中药胆道排石汤内服+电针治疗,中药内服方法、疗程同对照组;电针治疗10天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0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共二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配合中药胆道排石汤内服治疗胆石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多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胆石症,提供了较为实际临床思路。

    【关键词】胆石症;电针;中药胆道排石汤内服

    胆石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我国胆系疾病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1] 近年来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增长。目前胆石症的治疗已由单一外科手术转入多种治疗或综合治疗并举,前景令人乐观。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运用电针配合中药胆道排石汤治疗胆石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病例60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9-63岁,平均43.5岁,病程1-3年,平均1.5年,其中胆囊结石18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3例。对照组30例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21-65岁,平均45.5岁,病程1.5-3.0年,平均2.0年,其中胆囊结石19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结石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主要症状:右上腹疼,腹胀,纳差,恶心、口干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主要体征:右上腹胆囊区或剑突下区压痛。影像学检查(B超、CT)可以确诊结石的大小、部位等。

    1.3病例纳入标准:主要选择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或者。胆囊结石在2cm以下,胆囊有收缩功能,无发热等急性发作症状者。胆总管结石横径在1cm以下的,或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梗阻的较大的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且肝功能指标检查基本正常者;胆管内广泛结石,手术难以取尽者或手术后胆管结石复发者。

    1.4 排除病例标准:严重心脏病和高血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以及胆道瘢痕,狭窄,孕妇,胆管畸形等。

    2治疗疗法

    2.1观察组

    2.1.1电针治疗:取穴随症选右侧期门、粱门、日月、胆俞、肝俞、阳陵泉、胆囊穴。方法:进针得气后,接电针仪G6805—II,用疏密波通电刺激60分钟,电流量调节到病人最大耐受量为度,前后20分钟频率为100hz的电刺激,中间20分钟给予频率为600hz的电刺激,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10天为一疗程,第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0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2.1.2中药胆道排石汤内服柴胡20克、金钱草30克、枳实15克、大黄10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茵陈20克,海金沙20克(包煎)鸡内金20克,三七粉6克(分冲)甲珠粉3克(分冲),热重加金银花、蒲公英、重用大黄,脾胃不和加半夏;痛重加延胡索,川楝子;病程长加三棱、莪术。以上诸药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口服,每次服200ML。疗程30天。

    2.2对照组单纯采用观察组中药内服疗法。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1999年出版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示结石完全消失;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示结石明显减少达1/2以上,或结石变小达1/2以上者;好转:症状好转,影像学检查结石较治疗前减少或变小;无效:症状无变化,结石无改变。

    3.2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由表1可见,观察组治愈率为36.6%,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为23.3%,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治愈率既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电针配合中药胆道排石汤治疗胆石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4讨论

    4.1胆石症是我国胆道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多伴有慢性胆囊炎,据统计慢性胆囊炎患者中70-80%的人同时有胆囊结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发病率明显上升。胆结石的成因主要是胆汁成分的改变,细菌感染、胆汁淤积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作用。

    4.2中医学认为胆结石属“胆胀,胁痛”范畴,以胆郁气结,湿热蕴结肝胆为病理因素。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浊而不清,淤积日久而成结石。

    4.3电针治疗根据传统针灸理论,以经络辨证,远近配穴为原则,选取右侧肝俞、胆俞、阳陵泉、胆囊穴、梁门、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加日月;肝内胆总管结石加期门。肝俞是肝的背俞穴,胆俞是胆的背俞穴,期门是肝的募穴,日月是胆的募穴。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俞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俞穴。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此临床上用俞募配穴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以发挥其协同作用。阳陵泉为胆之下合穴及胆经合穴,下合穴主要治疗六腑疾病,即“合治内腑”。合穴体现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胆囊穴为奇穴,为治疗胆结石的经验穴。梁门是足阳明胃经穴,其右侧穴位深部相当肝下缘,胆总管下端括约肌附近。肝胆相表里,针刺上述诸穴能疏理肝胆之气机,利胆消炎止痛。

    4.3胆道排石汤中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清化湿热、利胆排石;茵陈祛湿通络;柴胡,木香、郁金疏肝理气,行气止痛。郁金中含大量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有良好的溶石、排石作用【3】。大黄通腑泻热、解毒祛瘀,含蒽醌类衍生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可促进胆汁分泌,有良好的利胆排石作用,抗炎、改善症状的作用【4】,三七粉活血化瘀,三七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促进胆汁分泌作用[5]。甲珠粉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通腑排石之效。药理作用研究, 胆道排石汤主要有抗菌,镇痛,利胆,松弛奥迪氏括约肌,排石、溶石,利尿等作用[6]。

    4.4结论电针、中药胆道排石汤内服联合排石,解决了临床上排石难的困惑,本法疗效显著,实用性强,运用灵活,可随症加减,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翟兴红,张声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9):1038-104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3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