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理特点;护理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它属于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影响很大。心肌梗死患者常有情绪稳定性差﹑暗示性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本文通过对我科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入选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为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住院73例患者。男49例,女24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61.5。
2.护理分析 在发病的不同阶段,患者可出现不同的心理行为反应,其反应特点取决于病情轻重,病人性格,文化教育素养及对疾病的认识。主要有:
2.1.紧张恐惧感:急性期病人因持久而剧烈的疼痛,有压榨窒息和濒死感,在加上不敢翻身等,且身处陌生的环境,亲人的探望又受到限制,这些都会使病人感到紧张,孤独无助而产生恐惧心理,此型多见于初发病的患者。
2.2. 焦虑:病情平稳后,病人开始担心疾病的预后,担心以后是否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是否会成为家庭,社会的累赘;表现出愁眉苦脸,寡言少语,唉声叹气,无精打采,对疾病失去信心等.尤其是A型性格者,事业心强,一旦病倒,即有严重的失落感.
2.3.敏感多疑:病情严重者,症状反复发作或病情恢复较慢时. 这类患者对冠心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很严重,有时甚至把书上的症状想像成自己的症状,稍有不适就认为是病情加重,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对他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是担心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治疗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