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3期
编号:12110316
论抗组胺药在儿童的应用及安全性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3期
     【摘要】在临床上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抗组胺药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抗组胺药在我国医院药房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其年销售额以平均20%的速度增长,除传统的抗组胺药外,新一代抗组胺药不断涌现,各种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抗过敏和抗炎效能、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并不相同,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效果存在着很大差异。尤其是在儿童这个特殊人群,部分抗组胺药仍缺乏长期、深入的临床研究,怎样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组胺药应引起儿科医生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抗组胺药;儿童;安全性

    1抗组胺药的儿童药代动力学特征

    在儿童这个特殊人群所进行的抗组胺药代动力学研究很少,尤其是在婴幼儿。目前临床应用的40余种抗组胺药中,仅10余种有儿童的相关研究资料,其中多数为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虽然广泛应用于儿童,但对其在儿童的药代谢动力学特点了解甚少,一般认为有以下共同特征:1、口服易吸收,1~~3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2、服药后2~~3小时起效,较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慢。3、儿童半衰期和作用持续时间较成人短。4、所有第一代抗组胺药均需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因此同时合用P450酶底物(如红霉素、酮康唑等)或抑制剂可以使抗组胺药在体内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的代谢与第一代不尽相同,儿童口服容易吸收,1~~2小时达到血峰浓度,多数在服药后1小时内起效,作用持续时间长达到24小时。大部分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经肝脏首过代谢,需P450酶的参与,但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非索非那定则不经肝脏而主要从原型通过尿、粪便排泄。
, http://www.100md.com
    2抗组胺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

    抗组胺药是目前治疗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线药物。有关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原因在于早期所进行的研究存在设计缺陷或无法满足现代临床研究的标准,其结果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尽管如此,第一代抗组胺药目前仍用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及抢救过敏性休克等,其优势在于部分第一代抗组胺药有肠道外剂型(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且可用于2岁以下婴儿,其中羟嗪是英国批准用于1岁以下儿童唯一的抗组胺药。近年来,大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明,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在治疗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确切的效果,其安全性优于第一代抗组胺药。

    2.1过敏性鼻炎 研究显示,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丁、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能有效缓解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鼻痒、打喷嚏和鼻溢症状,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不同药物之间的疗效并无太大的差别,选择主要依据其安全性考虑。此类药物对减轻鼻塞的作用有限,但同时合用伪麻黄碱可提高缓解鼻塞的效果。
, 百拇医药
    2.2哮喘酮替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已被证明能有效减少运动性哮喘的发作,改善患儿咳嗽及喘息症状,减少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以及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2.3荨麻疹抗组胺药能有效减少急、慢性荨麻疹患者风团的数量、大小及风团持续的时间,并能减轻瘙痒症状,这在成人患者中已经得到大量临床研究的证实。此外,对皮肤划痕症、胆碱能性、寒冷性和压力性荨麻疹,抗组胺药也具有明显的疗效。

    3抗组胺药副作用与儿童应用的安全性

    3.1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H1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抗组胺药是否引起中枢副作用主要取决于其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第一代抗组胺药由于分子量小并具有亲脂性,不易被脑内皮细胞P糖蛋白外流泵识别并泵出,加上药物对中枢H1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等,常引起嗜睡、抑郁、疲乏或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长时间使用可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和学龄儿童的学习表现。部分儿童可出现与抑制相反的激惹、多动和抽搐等症状。孕妇产前大剂量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其婴儿出生后可出现戒断症状,而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无此现象。第一代抗组胺药可通过乳汁引起婴儿嗜睡和激惹。部分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非索非那定也可通过乳汁分泌,因此不建议用于哺乳期妇女。另外,有报道第一代抗组胺药可引起儿童呼吸抑制和睡眠呼吸暂停。
, http://www.100md.com
    3.2心脏毒性第一代抗组胺药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反射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等心脏毒性反应。在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中,仅特非那丁和阿斯咪唑可致尖端扭转心律失常。其发生与该药阻断心细胞膜K+通道并造成复极时间延长有关。

    3.3其它第一代抗组胺药使用后常发生H!受体外的其它药理作用,如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和水钠潴留等。赛庚啶尚可作用于5 羟色胺受体,长期使用可因食欲增强而增加体重。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目前尚未观察到此类抗胆碱、毒蕈碱和5 羟色胺作用的报道。

    虽然抗组胺药在抗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相当严重。因此,应高度重视此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百拇医药(王宏 高美德 刘玲 张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