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结肠透析治疗43例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614KB,2页)。
2.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结果
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6.0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 %,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衰有较好疗效。见表1。
3.2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后血BUN、Cr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较显著(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能明显降低BUN、Cr。见表2。
4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而“肺朝百脉”,肺居上焦,上焦如雾,肺如雾露之溉,有输布精微等物质以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作用。西医理论认为,一方面结肠、直肠黏膜表面积大,动脉、静脉、淋巴丛丰富,具有半透膜特性,有很强的选择吸收和排泄功能。结肠给药通过黏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而发挥药效。另一方面蛋白摄入后,其代谢产物血尿素氮75%从肾脏排泄,25%进入结肠,由肠道排除。以尿素为例,正常时,尿素在肠道的分解量约为尿内排出量的1/4;肾衰时,自肠道排泄可多于每日3g。而利用中药灌肠,每天至少可从肠道清除尿素6g[5]。此时肠道是肾外清除毒性物质的重要途径[6]。直肠给药时,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黏膜被吸收,其传输途径大致有三: 其一,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直接吸收进入大循环,从而避免了肝脏的首过解毒效应,提高血药浓度;其二,由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参与大循环;其三,直肠淋巴系统也吸收部分药物,上述三条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而直肠给药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上论述从中、西医两方面为结肠给药治疗CRF提供了理论依据,类似“透析”原理。
结肠灌注透析机通过专利设计蠕动灌注方式可到达高位结肠,充分扩大了结肠黏膜与中药接触的面积,且药液在肠腔中停留的时间可延长,充分发挥其药效。因为结肠灌注透析机能够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全结肠灌洗,彻底清洗了结肠内的粪便、排泄物及体内毒素,减少了结肠黏膜对肠内有毒物的重吸收,减轻肾脏的负担,故中药结肠透析成为体内毒素排泄的另一出路[7]。经过肠道清洗,肠道清洁度好,此时进行中药保留灌肠,药物容易保留和吸收。而传统人工保留灌肠疗法,只能到达直肠段或乙状结肠,且由于在给药前没有将满布在结肠内的硬结粪便和肠黏膜表面的干固附着层清除,造成药物不能很好透过肠黏膜,且被肠道内的大量废物所阻滞,因而疗效不能充分发挥。
结肠途径透析治疗的最大优点是充分利用结肠的解剖和生理特点,进行自我的生理调节,结肠壁内有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可与大脑、胃、十二指肠、小肠及肾脏等器官形成神经反射,调节人的情绪、食欲、排便习惯、激素和释放及激发免疫系统活动等功能。结肠途径透析治疗就是通过“改善”和“促进”这些“神经反射”达到治疗和改善CRF的目的。
总之,中药结肠透析是通过把中药汤灌注进结肠腔内建立起有效的透析治疗系统。 因本方法置管深,灌洗的药量大,兼具灌肠给药和灌洗肠道毒素的双重作用,同时利用机器动力推进中药,可达全结肠,充分扩充了结肠黏膜的可透析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广泛开发和利用肠粘膜的潜在功能,提高其对体内有毒溶质和由结肠吸收的“潜在性毒性化合物”的清除率,以此治疗CRF疾病。它是继口服、注射外的一种全新的给药、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 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1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