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粮食豆类 > 蚕豆(胡豆)
编号:12108427
蚕豆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

     【关键词】蚕豆病;溶血性贫血;护理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蚕豆病是由于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thatedehydrogenase,,简称(G6PD)缺乏,食用蚕豆后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故名“蚕豆病”。 是G6PD缺乏症临床类型的一种。G6PD缺乏症是一种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X梁色体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在我国南方多见。患者绝大多数为儿童,3岁以上占症例的70%左右。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乳儿可通过吮奶而发病,均发生于每年的3—5月间蚕豆成熟季节。起病急骤,均在食蚕豆后几小时(最短2小时)至几天(一般1—2天,是长15天)突然发作,其严重程度与食蚕豆量无关。患者贫血严重,黄疸显著,伴有血红蛋白尿,重症患者尚有酸中毒及氮质潴留。患者G6PD活性为正常值10%以下,出现海因小体系本类溶血特征。我院2003年2月—2009 年5月共收治42例,经积极抢救、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本组42例,男38例,女4例,年龄1—41岁,平均年龄7.5岁。成人3例,占7.14%。儿童39例,均为8岁以下,占91.86%。临床诊断依据,均为食蚕豆后出现急性溶血,并有G6PD缺乏的实验证据。患者贫血严重,黄疸显著,伴有血红蛋白尿。临床表现为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急性重危病容,贫血貌。伴有发热、纳差、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面色及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口唇苍白,小便颜色由浓茶样逐渐变为酱油样。严重者有肝赃肿大,肝功能异常,伴有昏迷,休克,少尿,无尿,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实验室检查:RBC0.94—5.10×1012/L

    HGB 29—107g/L

    Zinkham 1.13—1.36IU/gHb(37℃)

    尿蛋白+—+++尿隐血+++

    确诊蚕豆病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75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咨讯》编辑部联系。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