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粮食豆类 > 蚕豆(胡豆)
编号:12108427
蚕豆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4期
     【关键词】蚕豆病;溶血性贫血;护理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蚕豆病是由于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thatedehydrogenase,,简称(G6PD)缺乏,食用蚕豆后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故名“蚕豆病”。 是G6PD缺乏症临床类型的一种。G6PD缺乏症是一种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X梁色体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在我国南方多见。患者绝大多数为儿童,3岁以上占症例的70%左右。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乳儿可通过吮奶而发病,均发生于每年的3—5月间蚕豆成熟季节。起病急骤,均在食蚕豆后几小时(最短2小时)至几天(一般1—2天,是长15天)突然发作,其严重程度与食蚕豆量无关。患者贫血严重,黄疸显著,伴有血红蛋白尿,重症患者尚有酸中毒及氮质潴留。患者G6PD活性为正常值10%以下,出现海因小体系本类溶血特征。我院2003年2月—2009 年5月共收治42例,经积极抢救、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本组42例,男38例,女4例,年龄1—41岁,平均年龄7.5岁。成人3例,占7.14%。儿童39例,均为8岁以下,占91.86%。临床诊断依据,均为食蚕豆后出现急性溶血,并有G6PD缺乏的实验证据。患者贫血严重,黄疸显著,伴有血红蛋白尿。临床表现为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急性重危病容,贫血貌。伴有发热、纳差、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面色及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口唇苍白,小便颜色由浓茶样逐渐变为酱油样。严重者有肝赃肿大,肝功能异常,伴有昏迷,休克,少尿,无尿,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实验室检查:RBC0.94—5.10×1012/L

    HGB 29—107g/L

    Zinkham 1.13—1.36IU/gHb(37℃)

    尿蛋白+—+++尿隐血+++

    确诊蚕豆病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