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Plug泪道栓塞术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059KB,1页)。
【摘要】目的:观察Smart Plug泪道栓塞术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干眼症患者,采用Smart Plug泪道栓塞术进行治疗,随访一年,通过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记录结果,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TBUT、SIT和FL结果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同时诉主观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6.0%。结论:Smart Plug泪道栓塞术治疗干眼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Smart Plug泪道栓塞术;干眼症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眼内泪液量和质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及眼表面受到损害的一类疾病。随着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发展,干眼症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我院采用Smart Plug泪道栓塞术治疗此病,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干眼症患者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5~60岁,平均46岁。病程半年~3年,随访1年。
1.2干眼症诊断标准眼干涩感、眼红、畏光、异物感、痒感、烧灼感、黏性分泌物、视物模糊、视疲劳等症状出现两者以上;泪液分泌试验(SIT)<10mm/5min;泪液膜破裂时间(TBUT)<10s;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2分;患者每天日常使用人工泪液3次以上,症状却不能够完全缓解;排除泪道疾病、眼表活动性炎症及眼表结构明显异常等其他疾病。
1.3眼部检查
1.3.1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 Ⅰ,SIT):用试纸条的一端5mm处折叠放入下睑外1/3结膜囊内,双目自然闭合5min,从折叠处计量其湿润长度。
1.3.2泪膜破裂时间(TBUT):滴2%荧光素于下穹窿部,轻揉上下睑,使其弥散分布,观察泪膜破裂时间,取3次的平均值。
1.3.3角膜荧光素染色(FL):将2%荧光素钠滴眼后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角膜病变程度的测定:角膜病变划分法,裂隙灯下观察,将角膜病变面积划分4等份,每一个等份都是0~3分,0分无染色,1分为少许点染,2分为较多点染,3分为块状染色,最后将各等份的分数相加,满分为12分。
1.4手术操作患者坐于裂隙灯显微镜前或取仰卧位,双眼正视前方,用倍诺喜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Smart Plug泪点塞专用显微镊夹住泪点塞一端,温度为30℃以下,将直径0.2mm的Smart Plug泪点塞另一端由泪小点沿泪道方向插入2/3。由于体温在30℃以上,Smart Plug泪点塞在泪道中长度逐渐缩短同时直径膨胀至1.0mm,将泪小管栓塞。Smart Plug泪点塞植入后,轻压内眦部,嘱患者眨眼数次,无泪点塞脱出于泪小点开口处视为植入成功。
1.5疗效评价标准
1.5.1显效:患者自觉主观症状完全消失,完全不需使用人工泪液时。
1.5.2有效:患者自觉主观症状明显缓解,但每天仍需使用人工泪液。
1.5.3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缓解。
1.6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统计软件处理,计算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TBUT、SIT和FL结果记录:随访一年,TBUT、SIT试验和FL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情况好转,治疗前后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TBUT、SIT和FL的结果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比较,P<0.05。
2.2疗效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有很大改善,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总有效率为96.0%,具体见表2。
表2治疗后疗效观察
3讨论
干眼症又称角膜结膜干燥症,是指由于泪液质和量的异常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为了防止泪液流出,有效保存患眼自身的泪液,通常采用泪道塞栓塞法。胶原塞子法,大多在10~14d内便溶解吸收,不能达到长期阻塞的目的。而硅胶塞子植入后容易导致异物感和塞子丢失。Smart Plug泪道塞有显著的优越性,它是由热变性疏水性丙烯酸多聚体材料制成,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泪点,作用持久,不可被吸收,而且完全隐藏于泪道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5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