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脐带缠绕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及其风险,总结其分娩方式的选择、临床措施及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0年间100例脐带缠绕病例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其中缠绕1周59例,缠绕2周35例,缠绕3周以上6例;选取非脐带缠绕产妇20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分娩方式的选择、胎窘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情况,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自然分娩72例,其中缠绕1周56例,缠绕2周16例;剖宫产28例,其中缠绕1周5例,缠绕2周15例,缠绕3周8例;发生胎窘23例,新生儿窒息6例;对照组中自然分娩147例,剖宫产55例;发生胎窘9例,新生儿窒息5例,两组分娩方式的选择、胎窘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缠绕周数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带绕颈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导致新生儿窒息,故孕产时均应加强胎儿监护,临床上大多数为自然分娩;关注胎儿缠绕情况,尤其对于缠绕≥2周的,及早发现胎窘,尽快结束分娩,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对降低新生儿窒息,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脐带缠绕是指脐带环绕胎儿身体,通常以绕颈最为常见,临床上脐绕颈一、二圈通常能自然分娩。另外,躯干及肢体的缠绕也有可能发生。发生脐带缠绕的胎儿,缠绕多为1-2圈,3圈以上较为少见。另有一种不完全绕颈者, 称为脐带搭颈。当脐带缠绕引起胎儿宫内缺氧时,表现出胎动减少,医生应通过电子胎心仪监护胎儿情况,观察是否有异常的图形出现,并根据当时孕妇的情况做相应处理。本文通过探讨分析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及其风险,总结其分娩方式的选择、临床措施及分娩结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0年间100例脐带缠绕病例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其中缠绕1周59例,缠绕2周35例,缠绕3周以上6例;选取非脐带缠绕产妇20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分娩方式的选择、胎窘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情况,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产妇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30.5岁,平均孕周38.5周,初产妇69例,经产妇31例;对照组产妇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孕周39周,初产妇129例,经产妇73例。两组患者从年龄、孕周、孕产次、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均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妇宫口开至3指后送入产房待产,使用胎心监护仪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及时处理,分析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对比同期无脐带绕颈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终止妊娠,合理选择剖宫产[1]。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自然分娩72例,其中缠绕1周56例,缠绕2周16例;剖宫产28例,其中缠绕1周5例,缠绕2周15例,缠绕3周8例;发生胎窘23例,新生儿窒息6例;对照组中自然分娩147例,剖宫产55例;发生胎窘9例,新生儿窒息5例,两组分娩方式的选择、胎窘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缠绕周数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脐带缠绕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一般来说,脐带缠绕一周或脐带搭颈的胎儿,缠绕及压迫程度较轻,通常不会发生临床症状,这种缠绕对母婴影响不大,仍可经阴道自然分娩。而缠绕周数多及压迫程度重的胎儿,因脐带缠绕可导致相对性脐带过短,缠绕过紧,影响脐带血流,直接影响胎儿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谢,出现胎心减慢;严重者,最终导致胎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处理较为被动和棘手。 若能确诊脐带挠颈圈数多、缠绕紧者,应及早行剖宫产术。对在胎头附近听到脐带杂音者,应密切观察产程及胎心率,以便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胎儿窘迫,如静滴硫酸镁,抑制中枢作用,使骨骼肌松弛,降压治疗脐血流高阻抗。初产妇,可持续静注瑞芬太尼维持镇痛及施行导乐分娩,使其肌肉及神经处于放松,安全进入第二产程,待宫口开全,胎头位置低,可作会阴后-斜切开,迅速结束分娩。经产妇不能很快分娩者也应助产。娩出时若绕颈脐带牵拉过紧,应立即钳夹、剪断脐带[2]。
3.2脐带缠绕的预防 注意每日早、中、晚各数1小时内胎动次数,一旦发现胎动少于10次,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若发生突然的剧烈、频繁胎动,在排除噪音较大的场所、唱歌或夫妻吵架等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后出现的躁动,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另外,还要定期做产检,以便及早发现羊水过多或过少、胎位不正等异常情况,也可通过电子胎心监测和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判断脐带异常情况。生活中注意减少对胎儿震动,保持睡眠左侧位[3]。
综上所述,脐带绕颈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围新生儿窒息,故孕产时均应加强胎儿监护,临床上大多数为自然分娩;关注胎儿缠绕情况,尤其对于缠绕≥2周的,及早发现胎窘,尽快结束分娩,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对降低新生儿窒息,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荣芬,327例脐带绕颈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82-83
[2] 干文,脐带缠绕253例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55-1956
[3]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4
作者简介:刘姿,女,(1972.6-),广西医科大学,本科,广东,产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产科分娩镇痛, 百拇医药
脐带缠绕是指脐带环绕胎儿身体,通常以绕颈最为常见,临床上脐绕颈一、二圈通常能自然分娩。另外,躯干及肢体的缠绕也有可能发生。发生脐带缠绕的胎儿,缠绕多为1-2圈,3圈以上较为少见。另有一种不完全绕颈者, 称为脐带搭颈。当脐带缠绕引起胎儿宫内缺氧时,表现出胎动减少,医生应通过电子胎心仪监护胎儿情况,观察是否有异常的图形出现,并根据当时孕妇的情况做相应处理。本文通过探讨分析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及其风险,总结其分娩方式的选择、临床措施及分娩结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0年间100例脐带缠绕病例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其中缠绕1周59例,缠绕2周35例,缠绕3周以上6例;选取非脐带缠绕产妇20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分娩方式的选择、胎窘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情况,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产妇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30.5岁,平均孕周38.5周,初产妇69例,经产妇31例;对照组产妇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孕周39周,初产妇129例,经产妇73例。两组患者从年龄、孕周、孕产次、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均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妇宫口开至3指后送入产房待产,使用胎心监护仪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及时处理,分析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对比同期无脐带绕颈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终止妊娠,合理选择剖宫产[1]。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自然分娩72例,其中缠绕1周56例,缠绕2周16例;剖宫产28例,其中缠绕1周5例,缠绕2周15例,缠绕3周8例;发生胎窘23例,新生儿窒息6例;对照组中自然分娩147例,剖宫产55例;发生胎窘9例,新生儿窒息5例,两组分娩方式的选择、胎窘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缠绕周数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脐带缠绕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一般来说,脐带缠绕一周或脐带搭颈的胎儿,缠绕及压迫程度较轻,通常不会发生临床症状,这种缠绕对母婴影响不大,仍可经阴道自然分娩。而缠绕周数多及压迫程度重的胎儿,因脐带缠绕可导致相对性脐带过短,缠绕过紧,影响脐带血流,直接影响胎儿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谢,出现胎心减慢;严重者,最终导致胎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处理较为被动和棘手。 若能确诊脐带挠颈圈数多、缠绕紧者,应及早行剖宫产术。对在胎头附近听到脐带杂音者,应密切观察产程及胎心率,以便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胎儿窘迫,如静滴硫酸镁,抑制中枢作用,使骨骼肌松弛,降压治疗脐血流高阻抗。初产妇,可持续静注瑞芬太尼维持镇痛及施行导乐分娩,使其肌肉及神经处于放松,安全进入第二产程,待宫口开全,胎头位置低,可作会阴后-斜切开,迅速结束分娩。经产妇不能很快分娩者也应助产。娩出时若绕颈脐带牵拉过紧,应立即钳夹、剪断脐带[2]。
3.2脐带缠绕的预防 注意每日早、中、晚各数1小时内胎动次数,一旦发现胎动少于10次,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若发生突然的剧烈、频繁胎动,在排除噪音较大的场所、唱歌或夫妻吵架等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后出现的躁动,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另外,还要定期做产检,以便及早发现羊水过多或过少、胎位不正等异常情况,也可通过电子胎心监测和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判断脐带异常情况。生活中注意减少对胎儿震动,保持睡眠左侧位[3]。
综上所述,脐带绕颈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围新生儿窒息,故孕产时均应加强胎儿监护,临床上大多数为自然分娩;关注胎儿缠绕情况,尤其对于缠绕≥2周的,及早发现胎窘,尽快结束分娩,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对降低新生儿窒息,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荣芬,327例脐带绕颈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82-83
[2] 干文,脐带缠绕253例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55-1956
[3]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4
作者简介:刘姿,女,(1972.6-),广西医科大学,本科,广东,产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产科分娩镇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