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7期
编号:12132170
肝血管瘤28例的B超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28例二维B超发现,经CT增强扫描检查证实或定期随访观察病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肝血管瘤;CT增强扫描检查。

    1资料和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B超检查肝血管瘤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在35—70岁。B超为TEKNVTH—200,凸阵探头,频率3.5MHZ。

    检查方法:通过右肋缘下、剑突下、左肋缘下作纵向、横向、斜向多个不同切面广泛检查,详细观察病灶内部回声及周围组织情况。

    2结果

    位于肝右叶血管瘤24例,左叶4例,单发者25例,多发者3例,病灶直径0.9—4.5cm,平均2.7cm,其中病灶直径>3.0cm者共9例。
, 百拇医药
    病灶直径<3.0cm的肝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为均匀强回声,边界清晰、锐利,呈浮雕样,周边无声晕,后方无声影。病灶>3.0cm的肝血管瘤,呈强回声7例,低回声2例,多数肝血管瘤B超探查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清晰、无声影及声晕。均经CT增强扫描检查确认。

    3讨论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良性肿瘤,一般无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时被影像学发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临床后,结合二维超声显像,肝血管瘤的检出率随之提高。

    肝血管瘤实质上属于血管先天性畸形,组织学上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前者少见并可转化为后者。因此,肝血管瘤主要为海绵状血管瘤。症状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增长速度和邻近器官受压情况。一般当血管瘤位于肝脏边缘部位,直径大于5cm和增长速度快的病人,有上腹闷胀不适,肝区隐痛。位于肝实质深部、直径小于5cm和增长速度缓慢者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或手术中隅尔发现。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上腹部可扪及质软或中等硬度的肿块,光滑而富有弹性,如果肿瘤破裂出血,可引起急腹症或内出血症状。
, 百拇医药
    肝血管瘤超声表现可分为1:高回声型,其表现为肝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回声团,其内间隔细小管状或圆点状无回声区,呈筛网状,边界清晰、锐利、呈浮雕样,后方回声无衰减,瘤体与肝组织间有小血管的管道相通。2:低回声型,肝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晰、规则,其内有不规则“小等号”状血管断面回声。当“小等号”回声位于瘤周时可形成所谓“周缘裂隙征”。低回声外周可有相对较厚的线状或血管壁样高回声环绕。 瘤体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3:混合回声型,本型多见于直径5cm以上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肝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性回声,边界虽不如高回声型或低回声型清晰,但均有明确边界。4:嚢性型,多位于贴近肝表面处,本型血管瘤的表现醋似嚢肿,但可发现有血管与瘤体相通或血管环绕,临床上非常少见,一般也可将其归入低回声型。5:等回声型,极少数较小的肝血管瘤的内部回声水平与肝实质回声相等,超声较易漏诊,但多方向,多断面仔细扫查仍可显示瘤体图像。

    肝血管瘤根据其典型声像图表现极其随访生长缓慢,较易与肝细胞癌鉴别,肝细胞癌短期内随访生长速度快,声像图突出表现为癌肿周围出现声晕和对周围肝组织结构产生明显挤压和浸润。但是有的无明显血窦的不规则形态的肝血管瘤有时与肝细胞癌在声像图上较难区别,需经CT增强扫描方可鉴别。

    总之,肝血管瘤行B超检查,无伤、无痛、价廉、快速等优点,并且正确率极高,因此,肝血管瘤诊断B超检查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曹海根,王金锐,主编.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4-148.

    [2] 蒋苏齐,王占江,B超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105例与其它影像诊断对照分析.现代医用影像录,2006,2., 百拇医药(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