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7期
编号:12132512
中医药治疗乙肝病毒性肝炎的思路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7期
     【摘要】当前许多文献中有关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状,存在很多的问题与缺陷,应该严格规范辨证分型及疗效判断标准,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用大样本对照观察,采用中西药辨证辨病相结合,探求病因病机,并加强实验研究,开发有效新药等综合研究,给乙肝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乙肝;现状与思路

    乙型肝炎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多脏器同时受累,发病机制复杂,功能表现低下,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等一系列临床特点,面对我国高达1.2亿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人群,而当前现代医学却尚无满意疗法和特效药物的严峻形势,人们纷纷把眼光投向了中医药[1]。近年来,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的方法新药越来越多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和进展,但验证于实践中,疗效仍不满意,重复率较高,究其原因亦较为复杂,笔者参阅了有关文献,就此不揣浅陋,试作如下探讨。
, 百拇医药
    1对“因”施治,辨证辨病并举

    辨病论治是在明确西医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中医辨证的治疗,亦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接轨,是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如根据患者DNA检测数据情况、血清标志物,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腹水、肝硬化、或肿瘤等情况,分别选择适当的中医治则治法,再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选择针对性较强的药物,研制出系列药物,使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这种方法既不单纯是对“因”治疗,又不同于对“症”治疗,它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既能修复病理又有治疗病因,从而达到缓解症状、康复疾病的目的。

    辨证分型,遵循统一标准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点,也是其精华之所在。实践证明,它对于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缺确有显著效果。但目前报道的辨证方法多种多样,而大多数未遵循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指定的乙肝辨证诊断及疗效标准,有的依主证论治,有的按脏腑辨证论治,有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分型方面,有分三型,四型甚至五型的,这些方法虽能随机应变灵活掌握,但缺乏规范,不利于临床观察和总结,由于辨证太“活”,用药易“滥“往往疗效重复率不高,因此,本人认为,开展中医药辨证治疗乙肝的临床研究,应做到方案合理,使之规范化,科学化[2]。
, 百拇医药
    2开发新药,改善临床指标

    这里所说的“症”,并非单指症状而言,更主要的是指乙肝患者实验室检查所出现的异常指标,这对于大多数无症可辨的肝病感染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对“症”治疗与专方论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临床常用五味子制剂(联苯双脂、五脂片)、甘草制剂(强力宁、甘利欣)、肝炎灵片等护肝降脂降酶;茵栀黄、苦黄注射液退黄利胆;脉络宁、丹参注射液抗纤维化、改善肝脏微循环;苦参、虎杖抗乙肝病毒;口服三七粉加益气健脾中药改善蛋白质代谢等。这些中药制剂已显示了较为确切的疗效,应加强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制更多的新的中草药制剂,虽然当今新药较多,但优劣混杂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对治疗乙肝的新药审批要严格管理。

    此外,绝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表现为免疫调节功能障碍,资料显示,不少中药如黄芪、灵芝等有免疫调节功能,既有免疫促进作用也有免疫抑制作用,还具有抗过敏,诱导干扰素及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作用,还有一些中药经临床及实验证明对HB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筛选疗效可靠的扶正补虚药物有望成为攻克乙肝的重要途径之一[3]。
, http://www.100md.com
    探索病机,实行标本兼治

    近年来,治疗乙肝的新药越来越多(这里主要指中成药),但综观这些药物的作用则不外是扶正和祛邪两途。从文献报道所用的汤剂来看,有的是单用固定外方,有的则是随证加减。其组方原则各不相同:扶正——有的侧重于键脾、或补肾或柔肝;祛邪——有的偏于解毒、祛湿、或活血化瘀。虽然都能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往往重复率不高。其原因主要是对乙肝病理机制的认识尚未统一,故用药也就千差万别。笔者从文献资料总结及个人临床实践看,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与湿、毒、瘀、虚有关。湿有内外之分,外湿为感受(寒湿或温热)所得,内湿乃脾虚所生。毒之于湿关系密切,多由温热蕴结而成,往往兼挟致病;虚常责之于肝、脾、肾三脏,表现为气虚或阴虚;瘀即瘀血,有气虚致瘀和气郁致瘀两途。针对病机,选用祛湿、解毒、活血、补虚中药组合成方,并以大量的临床及实践研究资料做依据,对于乙肝的治疗可能会有重大的突破。

    3综合治疗,发挥中西所长
, http://www.100md.com
    中西结合,尽管目前从理论上讲,距离还很遥远,但从临床实际情况看,已经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所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实践证明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它们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功效相加,而是发挥各自优势,拮抗副作用并互相协作,使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乙肝的研究已成热门课题,而且有方兴未艾之势,其方法也多种多样,无论从广度或深度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缺陷仍存,暇瑜难掩,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疗效标准不统一,有的甚至不符合统计学原理样本很少应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疗效不可靠,重复率低等,因此,改变研究方法是当务之急,使中医药治疗乙肝的研究尽快走出误区,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多样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蔡元菊黄文波,《过继免疫治疗HBV感染的研究》,分类号:R512.62,DOI:CNKI:SUN:YLQY.0.2008-06-008《中国医疗前沿》 2008年06期

    [2] 姚长蕙 ,《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分类号】:R259.126.2,【DOI】:CNKI:SUN:SHZZ.0.1995-06-010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5年06期

    [3] 宋伟武孔云梁光义《抗HBV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筛选研究》,【分类号】:R284, http://www.100md.com(王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