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940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谭爱玲 吕端 袁民绍 魏博平
第1页

    参见附件(2402KB,2页)。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小时内的脑出血患者60例,出血部位在基底节、脑叶和丘脑,中医辨证为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根据住院时间的长短,治疗2-3周,然后随访90天,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意识改变情况,血肿吸收情况,NIHSS评分,合并症及死亡率,以及随访90天时mRS评分等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意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合并症较对照组减少,90天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加快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90天的mRS评分。

    【关键词】 脑出血;中风;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证;中医药治疗

    脑出血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据报道,急性出血性中风约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5~20%,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存活者则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积极有效的早期治疗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脑出血尚无特异性治疗,急性期主要以预防再出血、控制脑水肿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效果不尽人意。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集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①所选病例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且中医辨证符合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证;②经CT检查符合西医急性脑出血诊断,出血部位在双侧大脑半球者(包括脑叶、底节、丘脑出血); ③发病72小时以内,且无明显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分;④年龄≥18岁,≤80岁;⑤患者本人或亲属要求内科药物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①蛛网膜下腔出血(ICH)、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②经辨证不符合中风病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证者;③发病超过72小时,有明显意识障碍;④有中风病史,且本次发病前改良Rankin评分(mRS)≥2分;⑤非大脑半球脑出血(如脑干出血、单纯脑室出血、小脑出血等);⑥存在严重的心脏疾病,心、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者或估计难以完成治疗者;⑦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⑧患者或亲属要求手术或锥颅碎吸治疗。

    1.3 治疗方案

    符合上述入排标准的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以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抑酸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病情稳定者予以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以潜阳熄风、醒脑开窍、清热豁痰为治疗大法,选用天麻钩藤饮或羚羊角汤为主方,药物组成:天麻10 g,钩藤12 g,黄芩10 g,山栀10 g,竹茹10 g,丹皮15 g,菖蒲10 g,郁金10 g,远志10 g,牛膝10 g,生龙骨牡蛎各30g,水牛角粉冲0.6 g。每日1剂,水煎200 ml,分2次鼻饲或口服。

    1.4 观察指标

    所有入组患者住院治疗2~3周,每周复查头CT,根据多田公式[1]计算脑出血量。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后神志变化,记录入组时、入组后2周及随访90天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Rankin 修订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情况,以及合并症及死亡率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记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 ±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所选患者,均符合上述入排标准。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9.7(59.7±10.6岁)岁。既往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3例。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19例,脑叶出血6例,丘脑出血5例,破入脑室6例。根据多田公式计算的出血量平均为27.7(27.7±11.58)ml。入组时神志清楚者12例,嗜睡-昏睡10例,浅昏迷8例。对照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7.4(57.4±9.2岁)岁。既往高血压病27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11例。出血位于基底节20例,脑叶出血5例,丘脑出血5例。平均出血量为26.29(26.29±9.67)ml,入组时神志清楚者11例,嗜睡-昏睡12例,浅昏迷7例。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出血量、意识状态及既往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情况

    治疗组患者意识障碍者18例,嗜睡~昏睡10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3天内神志转清,浅昏迷8例,除2例意识障碍进一步加深外,余者均于1周内神志转清。对照组意识障碍者19例,嗜睡-昏睡12例,治疗后3天内神志转清者10例,另2两例于7天内神志转清。浅昏迷7例,2例意识障碍进一步加重,4例1周内神志转清,另1例于入组第10天神志转清。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见表1。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组14天时复查头CT显示血肿均有明显吸收。组间比较,治疗组血肿吸收较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ml±s)

    组别n入组时入组后2周

    治疗组3027.7±11.589.6±3.9

    对照组3026.29±9.678.9±5.1#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入组2周时出血量吸收无明显差异 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 见表2。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组14天时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n入组时入组后2周

    治疗组3011.0±4.37.2±2.4

    对照组3010.4±4.46.8±1.9#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入组2周时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2.5 两组患者随访90天mRS评分情况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中,均有2例患者在90天内死亡。余者mRS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随访90天mR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n入组时随访90天

    治疗组284.3±0.82.3±1.0

    对照组284.4±0.52.9±1.4#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随访90天时mRS评分明显改善 P<0.05

    2.6 两组并发症情况

    治疗组30例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22例,电解质紊乱 25例,消化道出血3例,尿路感染12例,低蛋白血症2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23例,电解质紊乱 25例,消化道出血5例,尿路感染16例,低蛋白血症4例。

    3 讨论

    脑出血乃卒中急症、重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0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