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灵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173KB,1页)。
【摘 要】 目的:观察结肠灵保留灌肠对慢性结肠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观察组予结肠灵保留灌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7%,观察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肠灵保留灌肠是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急性期患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结肠灵;保留灌肠;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程漫长,病情易反复,该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笔者近两年来采用结肠灵(院内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急性期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纳入患者共76例,均为2009年-2011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经过临床及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急性期);入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配到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6例,观察组40例,两组在性别、 年龄、 病程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执行: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具有下述结肠镜检查重要改变中至少1项即可以诊断为本病:①粘膜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性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对照组:一般治疗基础上加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柳氮磺胺吡啶,1g/次,一日三次;地塞米松5mg+NS200m l,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治疗组: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结肠灵保留灌肠(结肠灵200ml,保留灌肠,一日一次)。疗程2周。
2.2 观察、记录方法:观察每位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舌脉表现、大便检查情况、治疗不良反应等,并在观察表中记录,并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评判疗效。
2.3 疗效判定标准(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1)完全缓解: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大便常规镜检正常。(2)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达二级以上,舌脉基本复常:大便常规镜检正常。(3)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改善达一级以上;大便常规镜检红细胞、白细胞数<5个/H。(4)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大便常规检查无改善。
2.4 统计方法:组间有效率比较用卡方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总效率率比较
组别完全缓解显效好转无效总效率率zp
观察组
(40例)
对照组
(36例)8
220
177
55
1287.5%
66.7%4.74
0.0295
从上表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不良反应
在整个临床观察中,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用药后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纳差及自觉发热等,皆可耐受;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患者。
4 讨论
慢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和多发疾病,确切病因病机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饮食、环境、感染、免疫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1];该病属祖国医学的“痢疾”、“泄泻”中的“久痢”、“休息痢”、“劳痢”、“五更泻”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肠,发病与脾脏有直接相关,另外与肝、肾亦有密切关系;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是该病的临床特点,脾虚和湿邪贯穿于该病的整个发病过程中。
本病是临床常见难治疾病之一,西医迄今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常用西药如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本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不稳定,且长期应用药物导致的副作用突出。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治病求本,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西药不具备的多种优势,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该病疗效突出,近年来该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结肠灵为我院自制的中药专方制剂,其制剂配方主要由木香、蒲公英、败酱草、鱼腥草、枳壳等中药构成,其中木香、枳壳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蒲公英、败酱草、鱼腥草具有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抗炎、抗应激及调节免疫等作用[3]。该研究证实结肠灵可有效治疗慢性结肠炎急性期患者,结肠灵保留灌肠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同类常规西药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笔者认为结肠灵临床疗效的取得可能与以上作用因素密切相关。笔者今后将继续进行慢性结肠炎结肠灵保留灌肠治疗的相关临床基础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7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