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4988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症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周爱民
第1页

    参见附件(2364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激素标准疗法;实验组(50例)在激素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加用对应的中药。6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尿蛋白,血脂等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总缓解率为64.00%,复发率28.00%;实验组总缓解率为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P<0.05),复发率14.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调脂,提高血浆蛋白,保护肾功能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实验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相较西医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减少复发机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中一组症状相似症候群的统称,具有典型的“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症状[1]。目前对肾病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但是单纯利用西药治疗常须面临疗程长,副作用大,疗效差,易反复等难题。有研究发现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有其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法且效果较好。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取得较理想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3.5±8.67岁,平均体重65.12±10.23kg;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6.8岁,平均体重67.48±10.44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尿蛋白>3.5g/d或者24h蛋白定量>3.5g;(2)血浆白蛋白<25g/L.(3)水肿:颜面,双下肢足背或者全身性水肿(4)血胆固醇>6mmol/L.其中(1)(2)为诊断必备。同时排除因狼疮,乙肝,紫癜等引起的继发性肾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激素标准疗程:起始阶段每日给强的松1mg/kg,晨起顿服,8周后减量,每2周减原用量10%,直至20mg/d左右,改为隔日顿服,维持两个月,后按每3周减5mg,减至10mg时维持剂量6个月。对合并有高血压,水肿明显者给予ACEI,ARB,调脂,抗凝对症支持治疗.

    实验组:在激素标准疗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辩证分型[2]结果给予中医治疗,具体分型见表1:(1)脾肾阳虚型:方以加味真武汤加减:茯苓,熟地,白术,白芍,车前子等;(2)脾肾气虚型:方以防己茯苓汤加减: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等。(3)肝肾阴虚型:方以知柏地黄汤加减:药有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去皮茯苓,知母,黄柏等。(4)肾虚血瘀型:方以左归饮加减:熟地,山药,枸杞,炙甘草,茯苓,山茱萸等;(5)淤水交阻型:方以桂枝茯苓汤加减:药有桂枝,茯苓,去心牡丹,桃仁(去皮,尖),芍药等。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每个月、疗程结束时空腹采血测血浆白蛋白,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脂、24h尿蛋白定量,对比两组结果,进行疗效评价。

    表1 实验组患者辨证分型情况(例)

    分型标准:(1)脾肾阳虚型:符合面色苍白,肢体浮肿,腰酸便溏,舌胖苔薄白或腻,脉沉细表现。(2)脾肾气虚型:符合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少腹胀,腰膝酸软,口淡不渴,大便不实,尿液清长、舌淡,脉象沉弱表现。(3)肝肾阴虚型:符合头晕头痛,心烦潮热,腰酸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表现。(4)肾虚血瘀型:符合头痛,面色晦暗,腰酸肢麻,血尿,舌质紫暗,脉涩滞表现。(5)淤水交阻型:符合尿少浮肿,面色黧黑萎黄,唇舌肌肤有淤斑淤点、纳差泛恶,腰痛如刺、血尿、皮肤粗糙表现。

    1.4 评价标准 (1)完全缓解:症状消失,多次尿蛋白定性阴性,24h尿蛋白定量<0.3g.血浆蛋白>35g/L,血脂,肾功能正常;(2)部分缓解:24h尿蛋白定量0.1~0.5g,症状消失,肾功能好转;(3)有效:水肿减轻,24h尿蛋白定量0.5~2g,血脂好转;(4)无效:24h尿蛋白定量>2.0g,肾功能恶化或无好转。复发:原已缓解的患者尿蛋白上升>3.5g/d.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有效归入缓解。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τ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设为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对照组总缓解率64.00%;实验组总缓解率9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激素不良反应,包括向心性肥胖、痤疮、并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血压升高等。对照组50例中复发率28.00%。实验组50例复发率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两组不良反应,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3.1 西医治疗理论、方法和问题:肾病综合症是常见病,且具有不易根治,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受免疫功能,凝血-纤溶,血小板功能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患者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凝集,纤溶活性降低等均使肾内常形成微血栓。其临床表现为“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常因病情反复导致肾小球功能进一步降低。现行通用的治疗方法系采用西医激素治疗。但激素标准治疗方法在肾病综合征上仍存在治愈率不够理想,易复发。且使用激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常常为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是肾病综合征治疗上一个难题,属于治标不治本。

    3.2 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方法:祖国医学很早就从另一个角度对肾病综合征提出独特分析。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3]。津液化生输布,有赖气之激发和推动。气虚,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皆会导致水肿;气虚固摄不能,表现为蛋白尿;气虚水停日久成淤,又进一步加重水肿。介于以上观点,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益气和胃、温脾利水的中药,起到增强体质同时提高疗效的作用。而针对激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阴虚阳亢则加以滋阴降火、活血化瘀中药,起到改善脂质代谢,利尿消肿,改善高凝之功效。在治疗的后期则针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问题采用温阳补肾的方法,既防止停药反跳又可增强机体免疫,减少感染机会。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经验[4]均表明,中药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上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黄芪、茯苓、猪苓,玉米均有利水消肿的功效[5]。其中以黄芪的效果尤为突出。黄芪可减少尿中蛋白丢失,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保护肾脏,利尿降压;同时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调脂抗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6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