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49855
孟州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米咏梅 贾振华 武晓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069KB,2页)。

     【摘要】 目的 找出手足口病流行规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方法 对2008-2010年发生的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0年病例数分别为97例、95例和693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 0~3岁婴幼儿发病率为 84.86% ,男女比例为1.57:1,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病例比例为1.74:1,占发病总数的98.31%,各乡镇、办事处均有发病。3月开始逐渐增多,5月达高峰,7月以后逐渐减少。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较快可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为掌握其流行特征,现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孟州市4个办事处7个乡镇发生的手足口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0年各乡镇卫生院及市级医疗单位手足口病患者资料。

    1.2 手足口病的诊断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标准进行确诊,在该病的流行季节,学龄前的婴幼儿发热并伴有手、足、口或臀部皮疹症状者予以确诊。

    1.3实验室检测 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住院病例和重症患者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按照卫生部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即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1)肠道病毒 (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1〕。

    2 结果

    2008-2010年全市共发现手足口病885例,3年人群发病率分别为27.00/10万、26.30/10万、191.00/10万、年均为81.69/10万。发病构成比占3年丙类传染病全部报告病例数的43.36% 。其发病率和发病构成比在当地7种丙类传染病中2008和2009居第二位,2010年居第一位。2008年-2010年无手足口病死亡病例,重症病例9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57:1(表1)

    表1 孟州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统计表

    2.1 地区分布 在发现的885例手足口病中,4个办事处和7个乡镇均有病例存在,发病率较高的南庄镇年均发病率为130.73/10万,西虢镇107.34/10万,发病较低的化工镇为41.45/10万,赵和镇为42.52/10万,其它4个办事处和3个乡镇在67.17~98.64/10万之间。

    2.2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手足口病患者出现,每年的4、5、6 月份为病例出现较多的月份,尤其以5月份为高峰期,占全年病例数的34.24 %(图1)。

    图1 孟州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发病季节分布

    2.3 人群分布 我市发现的885例手足口病的年龄分布范围在0~39岁,40岁以上无病例。0~10岁组有878例占99.21%,11岁~39岁有7例,占0.79%;其中0~3岁组病例占84.86%,发病最多的为2岁组婴儿占31.41%(图2)。发病人群98.31%为儿童,其中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发病人数比例为1.74:1,在校学生为1.58%(表2)。累计男性发病541例,女性发病344例,男女比为1.57:1(表1)

    表2 孟州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职业分布统计表

    图2 孟州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年龄分布

    2.4 实验室诊断 采集26例手足口病例的粪便进行病毒检测,其中检出EV71阳性11例,占42.31%,CoxA16 8例,占 30.77%,其它肠道病毒7例,占26.92%,流行株以EV71占主导地位。

    2.5 重症病例分析 2008和2009年无重症病例,2010年共发现手足口病重症患儿9例,占病例总数的1.02%,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最小11个月,最大2岁,无死亡病例,重症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38~39.5℃)、精神差、嗜睡、肢体抖动、抽搐等。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征:①有明显的流行高峰,每年在3月开始逐渐增多,5月达到高峰,7月以后逐渐减少。与王连森的调查结果一致〔2〕。由于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因此在流行的高峰前期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②有明显的聚集性,5岁以下年龄组累计发病占报告病例93.33%,是发病的高危人群,与葛利辉等的调查结果一致〔3〕。③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这与马祖芳等报道相一致〔4〕,可能与这类人群教育程度和接受度、管理模式等因素有关,散居儿童不受条件限制随意接触外界机会较多,又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病意识,交叉感染的机率高,是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出现幼托儿童发病率低于散居儿童,是因为政府对托幼机构管理比较严格,要求幼儿园成立手足口病防控组织机构,对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的班级,所在班级停课10d,必要时全园停课,杜绝二代病例的发生。各班级设立疫情报告员和消毒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故发病率低于散居儿童。

    3.2 传染源的管理是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进行治疗,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检、消毒工作,发现可疑患儿时,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充分利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资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