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49746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贾梦山
第1页

    参见附件(2106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结果:两组治疗后ALT、ALB、血清胆红素(TBIL)及Chile-Pugh评分级均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耐药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约10%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病毒(HBV)长期持续复制,肝炎反复活动、发展的结果,并且HBV复制程度越高,越容易发展为肝癌和肝功能衰竭。其治疗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1]。近年来,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期患者进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已得到医疗界的广泛共识,但是仍存在着耐药突变以及停药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的问题。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5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选择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2],进一步排除由其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其中男36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46.6岁;对照组53例,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18~62岁,平均45.7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用过任何抗病毒药物。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Child-Pugh分级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等综合护肝、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 mg,口服,1次/d,连用1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1次/d,连用1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肾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ELIS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Child-Pugh分级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后ALT、ALB、血清胆红素(TBIL)及Chile-Pugh评分级均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Child-Pugh分级结果比较(x±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两组治疗后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组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清和病毒学指标变化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但能耐受。两组其他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3 讨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HBV引起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病理损害过程,它可以使肝细胞发生炎症、变性、坏死,细胞外基质增多,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从而导致细胞壁增厚,通透性循环差,结缔组织代替正常肝细胞而出现肝硬化[3]。其临床治疗措施除了抗炎保肝、对症支持、抗纤维化治疗外,及时抗病毒治疗是延缓和阻止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的重要手段[4]。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为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由于干扰素对肝硬化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大,并可导致肝衰竭,属禁忌证。因此,核苷类似物就成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惟一选择。

    拉米夫定是一种新型口服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BV逆转录酶活性阻止病毒核酸合成,抑制病毒复制;另外,拉米夫定可以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延缓和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稳定肝功能,进而阻断肝硬化进程[5]。由于该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依从性尚可,是目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药物,但临床上需要长期用药,因此,容易产生耐药性。阿德福韦酯是继拉米夫定后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核苷酸类似物,可有效抑制逆转录酶和DNA多聚酶,从而使病毒复制受到抑制,具有更强的抗HBV作用,进而减轻肝内炎症活动,改善肝功能[6]。并且阿德福韦酯不易耐药,可以长期用药,是慢性乙肝拉米夫定抵抗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的一线药物。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可以分别作用于病毒DNA聚合酶的不同位点,进而抑制不同病毒亚群,使得HBV抑制作用更为持久,提高了耐药基因屏障,减少核苷类药物长期治疗所带来的耐药问题,获得较好的疗效[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ALT、ALB、血清胆红素(TBIL)及Chile-Pugh评分级均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较为显著(P﹤0.05);并且治疗组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表明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对改善心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此外,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这表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患者的依从性好,耐药发生率低,药物的安全性较高。总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耐药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9(1):8-18.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