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50080
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周毅
第1页

    参见附件(2094KB,2页)。

     3.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3]:治愈:原有病症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观察三个月未见复发;显效:原有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平时症状消失,仅偶在某些诱因下发作;有效:原有症状较前有所减轻;无效: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

    4 疗效评价

    4.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说明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注:经Ridit分析,得P=0.035<0.05,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见表2,在治疗前后疼痛指数上来看,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头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但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及疗效百分比比较(X士S)

    注:经t检验,疼痛指数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544>0.05),疼痛指数百分比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1),5 体会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病因及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主要采用药物对症治疗,近年来,麻醉性止痛药(吗啡,美斯康定等)的广泛应用,确实解决了很多顽固性痛症的治疗,但也引起不少医源性药物依赖及副作用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起效快、费用较低、远期疗效好等优势,日益受到重视。但临床上针刺治疗偏头痛存在着取穴多,治疗频次多,疗程长的不足之处。手法运针是经典的针刺方法,有几千年的历史,需要不断的加以挖掘和提高。目前针刺临床中治疗疼痛的方法有针刺法、温针法、刺血法、穴位注射法、灸法、电针等。运用“温通针法”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不多见,有必要对温通针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临床治疗偏头痛优选镇痛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中,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选取1寸毫针,进针约0.5~0.8寸,进针方向选取朝向鼻尖,所以在针刺角度和针刺深度方面都是在安全范围内。在得气后使用手法,押手按压在针体下,守气1分钟左右,大部分患者感觉同侧太阳穴放射的温和针感,即可以明显感觉头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少部分患者没有针感传导,但也能明显感觉头痛减轻。伴随眼睛红肿发热的部分患者,可感觉同侧眼球部位出现清凉感。太阳:太阳穴属于经外奇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交会处,因位于太阳之部位而得名,太阳穴为临床最常用的经外奇穴,位于头颞部,《针灸大成》“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头者,精明之府也,十二经气血皆上注于头,故刺太阳可调和气血,醒脑开窍,清利头目,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针灸太阳穴治疗偏头痛具有肯定疗效。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的特色手法,该手法突出“温”、“通”、“补”的作用,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往往多是虚实夹杂,内伤与外感合并存在,故在临床治疗上,采取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治疗偏头痛,其他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3]。本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温通针法无论是在即时效果还是长期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通过参考各种文献,温通针法较现在各医家采用的各种针灸治疗方法,有着取穴少,见效快,治疗频次少的特点。另外通过实验结果证明,温通针法能显著降低血流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使之接近或恢复正常,从而有效地减低或缓解了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起到了治疗和预防该病的作用[3]。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治疗偏头痛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着取穴少,见效快,治疗频次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7.16(3):69

    [2]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ICHD-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