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2期
编号:12149690
糖尿病从瘀论治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2期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是以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根据其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不同,古籍又有 “消瘅”、 “肺消”、“膈消”、“消中”等病名。

    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糖尿病辨证分型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和血瘀气滞型4种证型,但临床上糖尿病辨证分型繁杂,王兆凯[1]将糖尿病分为三消类与非三消类两大证候群,其中三消类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和三消并病4个证型;非三消类分为气阴两虚、痰浊内阻、脉络瘀阻和脾肾阳虚4个证型;付国春[2]认为可从肾虚、脾虚、肝郁三方面对消渴进行病机辨证分型;刘小美、宋菊敏[3]回顾分析近6年来糖尿病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认为糖尿病各种证型与相关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各证型可有一定程度的“客观”化,把糖尿病的辨证分型与血糖、血脂、胰高血糖素及胰岛素抵抗、血流动力学等联系起来,对其进行“客观化”分型。但是不论是疾病处于病程哪一阶段,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必会累及气血,燥热内结,营阴被灼,致血液粘滞,最后导致血瘀;燥热阴虚日久,耗伤正气,后期发展为气阴两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