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143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经过去白细胞输血及未去白细胞不同输血方式治疗的白血病患者,观察其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化疗后感染、2年内转移复发率、3年生存情况。结果少白细胞输血组输血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化疗后感染、2年内转移复发率、3年生存情况分别是0.9%、0、3.92%、29.4%、60.8%,未去白细胞组分别是8.33%、4.08%、17.3%、65.3%、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能够提高白血病患者的的免疫力,减少白血病的复发和转移及输血相关并发症,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输血;白血病;白细胞
近年来输血导致的副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临床上白血病病人往往需要采取手化放疗或骨髓移植,治疗过程中常需要输血治疗,然而白血病患者的输血具有其特殊性,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不足,输血使其更进一步恶化,导致白血病的复发和转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输血方式为去白细胞输血,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规输血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疗效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实行化疗的100例白血病患者中选取51例输入去白细胞输血者作为治疗组,49例输入未去白细胞组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39例,女性12例,年龄29~72岁,平均(57±19.7)岁;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27~74岁,平均(56±20.3)岁。采血前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完成输血前四项检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1.2 输血指征及方法 血红蛋白(Hb)<80g/L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血小板<20×109输血小板。使用去白细胞处理输血治疗的51例患者,过滤白细胞由吉安血站严格按白细胞过滤器的使用说明操作进行。
2 结果
我们的研究结果中,输血前后Hb上升>10g/L为有效,输血后24h血小板升高>10×109L为有效。去白细胞输血组输血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化疗后感染、2年内转移复发率、3年生存情况分别是0.9%、0、3.92%、29.4%、60.8%,未去白细胞组分别是8.33%、4.08%、17.3%、65.3%、31.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Table.1。
Table.1白血病患者输血效果比较[例(%)]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白血病患者在常常伴有体内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各脏器的广泛浸润,对于有条件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一般首选移植以期望达到根治,而晚期或者自身条件不适宜的白血病患者一般也会采取化疗或者放疗的方式杀灭肿瘤细胞。白血病患者不管选择是移植治疗化放疗,输血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血液中白细胞携带的主要相容性复合物抗原呈递导致T细胞不能有效发挥正常的细胞免疫,导致NK细胞活性的降低,降低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能力,同时含有白细胞输血时的输血相关性免疫调节反应(TRIM),这种反应也可以降低细胞的免疫功能,而且输血次数越多,血液储存的时间越长,这种免疫反应抑制反应越明显。因此无论是移植还是放化疗患者输入含有白细胞血时,均降低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白血病的转移及复发,使得对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白细胞在离体后24小时内几乎丧失所有功能殆尽,输入没有功能的白细胞易引起输血不良反应。血液中的血液中的白细胞,不仅为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且是一种污染物,其在输血中的不良作用逐渐为临床所重视。目前,临床上输血常使用去白细胞输血的方式,大量研究表明,去白细胞输血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防止HLA同种免疫,降低传播白细胞相关传染性病原体如巨细胞病毒(CMV)、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1/2)以及HIV病毒、克雅氏病(CJD)病毒等经输血传播的危险性,还可防止或消除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综合征。防止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因此去白细胞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有研究也表明,去白细胞输血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常规输血反应的发生,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能力,降低手术并发症,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们的研究结果中,去白细胞输血组输血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化疗后感染率、2年内转移复发率少于未去白细胞组,3年生存情况均明显高于未去白细胞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4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