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182710
运用SDS、SAS和生活质量量表综合评价心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孙淑妍
第1页

    参见附件(1553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名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名,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2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随访2月-3月,评估患者心理,并统计其生活质量指标。 结果: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心理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可避免结核病患者产生负性心理,提其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心理干预;结核病;负性心理;生活质量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给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将我院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入院的80名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3.7±9.2)岁,其中肺结核 35 例,结核性胸膜炎28例,结核性脑膜炎17例。对照组38名,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2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情、心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包括常规患者信息核对、发放治疗需知手册,健康教育及服药依从性干预、出院指导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做好健康教育,正确认识结核病:应由专业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结核病必须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化学治疗的相关原则和方法。并可向其介绍已治疗成功的病例,树立患者的信心。(2)实时监控,消除病人负性情绪:由于结核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敌对等。因此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并给与针对性地心理疏导。(3)强调家属的支持作用,也可让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打消供者家属的顾虑,争取患者亲友和家属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1.3 评价标准 随访2月-3月,采用患者定期复查的方法,使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状态量表(SDS)评分标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分数越高,负性心理越严重),并统计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六项生活质量指标(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定为P<0.05。

    2 结果

    2.1 心理评分 两组间相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I,T-AI,SDS和SAS四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评分指标变化

    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四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生活质量 随访期间两组间相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六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变化

    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六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据Tam等研究发现[2],多种心理社会因素与结核病患者负性心理的发生、发展有关,分别为焦虑、抑郁、家庭孤立以及社会人格特征。本研究中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I,T-AI,SDS和SAS四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一方面这说明常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而作为评价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生活质量包含了个体心理、物质生活条件及社会功能等各方面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状态,其能够综合评价个体和(或)群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3]。本研究中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六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我们认为,即通过做好健康教育,正确认识结核病,实时监控,强调家属的支持作用等一系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下一步诊疗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结核病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