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182例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82例抑郁症患者,男80例,女102例,年龄20岁~45岁,平均32.5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1.2 方法 先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签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同意书,按疗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8至12次为一个治疗周期。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天后改为隔天治疗1次。
1.3 结果 通过对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使得1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疗程,共治疗了1092例次,只有2例患者首次治疗不合作,第二次治疗开始全部配合治疗,首次治疗合作率98.9%(180/182)。
2 心理护理
2.1 治疗前心理护理
2.1.1 患者心理护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病人在麻醉下给予肌肉松弛剂 ,然后实行短暂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疾病的物理方法之一[1]。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明显焦虑、睡眠障碍及其他躯体不适症状。抑郁症复发率、自杀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抑郁症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抑郁症患者由于受病情的影响,使其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信心,对治疗存在消极态度,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知识的缺乏,误解为是一种电击治疗,或者担心麻醉药不安全以及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影响生活工作等等而拒绝治疗。有些患者觉得治疗费用高,担心经济承受不起而放弃治疗。护士此时应主动接近患者,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让患者说出对治疗的顾虑,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向患者耐心细致介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目的、过程、效果、疗程及优越性。可通过放映治疗录像或者现场观察治疗过程,让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较全面的认识及细致的了解,以消除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紧张、恐惧心理,争取让患者主动接受治疗。必要时可安排接受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与其及家属进行沟通, 让接受过此项治疗的患者说出对此项治疗的想法及治疗后的感受,以肯定此项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2.1.2 家属心理干预 家属是患者的重要支持者, 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故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同时, 不可忽视其家属的心理健康[2]。许多家属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虽有耳闻但并无系统了解,对治疗是否安全,疗效的好坏以及治疗后是否会出现后遗症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顾虑。有些患者因长期、反复住院,使得家属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另外,治疗费用比较昂贵也让家属担忧。护士在与患者沟通的同时,应同时加强与家属沟通,了解家属的顾虑,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消除家属的不良心理,使其充分发挥家庭系统对患者的支持作用,有效地增强患者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使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2.2 治疗时心理护理 医务人员使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关爱的目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获得安全感、信任感,保持平稳的情绪。可安排患者观看前一例治疗的过程,使其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对恐惧不安的患者给予解释、安抚等正向心理疏导, 稳定其情绪,可由家属全程陪护在身边,有亲人的支持和安慰,会使患者大大减轻心理负担及顾虑,全身心放松,更好地接受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在进行每一项操作时都向患者做出解释,对患者的疑问及时给予回答。
2.3 治疗后心理护理 治疗结束后护士通过呼唤、对话或给予痛觉刺激以及患者是否睁眼或定位动作来判断患者意识程度[3],意识清醒后应询问患者感受,如有头痛、头晕等不适,告知患者是由于临时性肌肉痉挛或者电刺激增加了大脑的血压和血流量引起,卧床休息后会慢慢好转,必要时给予使用镇痛剂和扩血管药物。对治疗后出现谵妄,表现兴奋、躁动、方向感缺失的患者,为其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减少不良刺激,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必要时给予安定类药物。有些患者治疗后出现记忆障碍,感到周围环境陌生、焦虑、恐惧。此时及时、诚恳、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有家属陪同者指导家属安慰患者,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2.4 回病房后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让病人表达对治疗的感受及治疗后的反应,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认识等,观察精神症状的缓解情况,对合并有记忆障碍的患者,向患者说明记忆障碍是短暂的、可逆的,不要焦虑,在治疗结束后1 w内能恢复[4]。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工疗娱乐活动。
3 小结
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得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知识的缺乏,病情的影响,普遍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护理及加强对家属的心理干预,动员家属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全过程陪伴患者,给予支持,可以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放下思想负担,主动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周忠连, 吴华玲. 精神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调查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2005,5 (4) :3- 4.
[2]崔秀芝.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2C):506507.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7.
[4]易正辉,徐庆华,盛国红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5):281, 百拇医药(苏菊香)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82例抑郁症患者,男80例,女102例,年龄20岁~45岁,平均32.5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1.2 方法 先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签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同意书,按疗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8至12次为一个治疗周期。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天后改为隔天治疗1次。
1.3 结果 通过对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使得1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疗程,共治疗了1092例次,只有2例患者首次治疗不合作,第二次治疗开始全部配合治疗,首次治疗合作率98.9%(180/182)。
2 心理护理
2.1 治疗前心理护理
2.1.1 患者心理护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病人在麻醉下给予肌肉松弛剂 ,然后实行短暂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疾病的物理方法之一[1]。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明显焦虑、睡眠障碍及其他躯体不适症状。抑郁症复发率、自杀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抑郁症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抑郁症患者由于受病情的影响,使其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信心,对治疗存在消极态度,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知识的缺乏,误解为是一种电击治疗,或者担心麻醉药不安全以及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影响生活工作等等而拒绝治疗。有些患者觉得治疗费用高,担心经济承受不起而放弃治疗。护士此时应主动接近患者,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让患者说出对治疗的顾虑,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向患者耐心细致介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目的、过程、效果、疗程及优越性。可通过放映治疗录像或者现场观察治疗过程,让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较全面的认识及细致的了解,以消除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紧张、恐惧心理,争取让患者主动接受治疗。必要时可安排接受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与其及家属进行沟通, 让接受过此项治疗的患者说出对此项治疗的想法及治疗后的感受,以肯定此项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2.1.2 家属心理干预 家属是患者的重要支持者, 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故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同时, 不可忽视其家属的心理健康[2]。许多家属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虽有耳闻但并无系统了解,对治疗是否安全,疗效的好坏以及治疗后是否会出现后遗症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顾虑。有些患者因长期、反复住院,使得家属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另外,治疗费用比较昂贵也让家属担忧。护士在与患者沟通的同时,应同时加强与家属沟通,了解家属的顾虑,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消除家属的不良心理,使其充分发挥家庭系统对患者的支持作用,有效地增强患者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使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2.2 治疗时心理护理 医务人员使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关爱的目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获得安全感、信任感,保持平稳的情绪。可安排患者观看前一例治疗的过程,使其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对恐惧不安的患者给予解释、安抚等正向心理疏导, 稳定其情绪,可由家属全程陪护在身边,有亲人的支持和安慰,会使患者大大减轻心理负担及顾虑,全身心放松,更好地接受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在进行每一项操作时都向患者做出解释,对患者的疑问及时给予回答。
2.3 治疗后心理护理 治疗结束后护士通过呼唤、对话或给予痛觉刺激以及患者是否睁眼或定位动作来判断患者意识程度[3],意识清醒后应询问患者感受,如有头痛、头晕等不适,告知患者是由于临时性肌肉痉挛或者电刺激增加了大脑的血压和血流量引起,卧床休息后会慢慢好转,必要时给予使用镇痛剂和扩血管药物。对治疗后出现谵妄,表现兴奋、躁动、方向感缺失的患者,为其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减少不良刺激,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必要时给予安定类药物。有些患者治疗后出现记忆障碍,感到周围环境陌生、焦虑、恐惧。此时及时、诚恳、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有家属陪同者指导家属安慰患者,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2.4 回病房后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让病人表达对治疗的感受及治疗后的反应,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认识等,观察精神症状的缓解情况,对合并有记忆障碍的患者,向患者说明记忆障碍是短暂的、可逆的,不要焦虑,在治疗结束后1 w内能恢复[4]。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工疗娱乐活动。
3 小结
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得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知识的缺乏,病情的影响,普遍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护理及加强对家属的心理干预,动员家属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全过程陪伴患者,给予支持,可以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放下思想负担,主动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周忠连, 吴华玲. 精神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调查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2005,5 (4) :3- 4.
[2]崔秀芝.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2C):506507.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7.
[4]易正辉,徐庆华,盛国红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5):281, 百拇医药(苏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