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95378
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孔繁周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加减六君子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40例使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以20天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痊愈15例,占37.5%;有效13例,占32.5%;无效12例,占30%。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痊愈25例,占62.5%;有效12例,占30%;无效3例,占7.5%。总有效率为92.5%。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六君子汤加味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理想疗效,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六君子汤加味;临床疗效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1]。笔者为了探讨最佳临床治疗方案,通过对本院就诊80例患者的治疗观察,获得理想疗效,具体心得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23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岁。80例患者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7年,平均(6±4.5)年。两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3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6)岁。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5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6.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症候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内科学》中相关内容制定标准如下[2]:①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暖气、反酸、嘈杂、呕吐、餐后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等。②电子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具体胃镜征象: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改变,以红相改变为主,或呈痘疹样改变,伴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可有局限性或散在性縻烂或出血点。胃组织活检可见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层内有炎性细胞浸润。③全部患者均排除心脏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胶体次枸椽酸铋120mg,4次/日,阿莫西林1.0g9,甲硝唑0.4g,奥美拉唑20mg,2次/日,口服,其中抗生素用药时间为14天,4周为一疗程。

    观察组:采用六君子汤加味,具体药物如下:党参20g,茯苓12g,木香12g 青皮12g 厚朴12g 苍术6g,陈皮6g,藿香6g,柴胡6g,法半夏6g,干姜6g,甘草3g。脾气虚寒甚者加吴茱萸;湿食郁滞加生苡仁、白术。1日1剂,水煎,每日3次,每次服250mL,连服20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清淡饮食,禁止饮酒、浓茶。

    1.4疗效判定根据2003年大连全国慢性胃炎讨论会上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下显示黏膜充血水肿消失或基本消失,糜烂或出血点消失。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胃镜检查黏膜颜色淡红色,轻度充血,糜烂斑点和出血点大部分消失。无效:症状、体征以及胃镜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进行描述,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尾检验,显著性水平设为0.05 。

    2结果

    对照组痊愈15例,占37.5%;有效13例,占32.5%;无效12例,占30%。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痊愈25例,占62.5%;有效12例,占30%;无效3例,占7.5%。总有效率为92.5%。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如下表: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

    3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2]。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是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它不是单一的致病因素,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胃黏膜防御能力逐渐下降也是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病机属于平素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运化失职、水湿不化而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所以出现一些列临床症状。本研究使用六君子汤加味,方中党参是君药,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党参具有修复受损胃粘膜、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利湿之功,半夏散结除痞,降逆止呕。干姜温散其寒,厚朴行气除腹胀,本病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行气止痛;木香具有调中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5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