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95331
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吴超贤
第1页

    参见附件(1120KB,1页)。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地将本院的42例腿部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0.125%的罗哌卡因40ml,对照组使用0.2%的罗哌卡因40ml。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起效的时间和手术后的恢复时间、手术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和术后的镇痛维持时间,术后需要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和24小时内需追加镇痛药的次数。结果:根据比较后得出,该两组患者在进行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后,其感觉神经的阻滞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松开止血带之后出现痛觉的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且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局麻药造成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之后需要注射止痛药的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时间长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0.125%的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时效果好、安全系数高、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静脉局部麻醉;临床应用

    静脉局部麻醉目前主要应用于成年人的四肢外科手术中,它是较为安全和高效的麻醉方法之一。由于具有操作方便、成功率高、起效快、减少住院费用和时间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2010年因腿部外伤需进行腿外科手术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28.7岁。按照罗哌卡因注射的浓度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0.125%的罗哌卡因40ml进行局麻,对照组使用0.2%的罗哌卡因40ml进行局麻。

    1.2 治疗方法[1] 该42例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均未使用镇静与镇痛药物,进入手术室后按照常规的方法给予心电图、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的监测。先建立静脉双通道,麻醉开始之前采用静脉推注1至2mg力月西使患者镇静。经由建立好的静脉通道推注10ml罗哌卡因,待药物起效后再将剩余药液缓慢推注入静脉内。待患者无痛后,便可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采用气压止血带止血,手术结束时松开止血带。注意要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

    1.3 临床指标的观察[2] 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所需时间,采用针刺法来检验患者在给予局麻药后感觉神经的阻滞时间和松开气压止血带后感觉神经的恢复时间。此外还需记录患者在术中和术后的痛觉感受、术后第一次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和在24小时内镇痛药的使用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分析的结果采用SPSS软件,分析t,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和恢复的时间 根据记录显示,两组患者在进行静脉注射局麻药后,其感觉神经的阻滞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因观察组未阻断运动神经,故无法测量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手术结束松开气压止血带后,观察组出现痛觉的时间远短于对照组出现痛觉的时间,对比后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与24小时内镇痛药的使用次数 根据对比得,观察组组患者在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所需时间,术后24小时内使用镇痛药的次数观察组多于对照组。结果详见表2。

    2.3两组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的心动过缓症状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均无头晕、低血压、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3]

    静脉局部麻醉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百年的历史,尤其是在国外应用极为广泛,它具有安全、操作方便、节约费用等优点,但主要的并发症是局麻药本身的毒性反应。在本组实验中,0.125%罗哌卡因比0.2%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少,但镇痛时间前者较后者更短,镇痛效果前者不如后者,这与局麻药自身的药理性质有关。本次研究的浓度对比较为单一,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采用序贯法研究,使得其结果对于临床使用的指导意义更大。

    参考文献

    [1]骆智宇,郭影靓,李斌.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2010,31(2):182-184.

    [2]姚家祥,张兰,刘进.压脉带法静脉内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06,27(4):397-398.

    [3]许平波,刘骥.选择性上肢神经阻滞和静脉局部麻醉的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27(1):61-6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2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