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科学》 > 201814
编号:13577229
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护理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5日 《健康科学》 201814
     摘要: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现代心肺复苏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复苏技术不断演变。1960年,考屋浩文和沙佛尔介绍了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标志着现代复苏术的到来。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制定了第一个心肺复苏的指南,该指南在80年、86年、92年多次修订。从1980年后更重视了脑的功能,提出了CPCR的概念。2000年,现代心肺复苏技术已经形成国际通用的九步法则。即A、B、C、D、E、F、G、H、I。2005年指南中把CPR的重点放回基本的技巧上,即强调要提供一个连续及不受干扰“高素质CPR”[1]。2010年AHA及国际复苏联盟再一次更新了CPR的理论和技术,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2]。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护理;进展

    护士掌握心肺脑复苏(CPCR)的新动态,明确在CPCR中的角色,正确实施CPCR的新技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复苏。 作为医疗服务最前线的护士,一定要掌握、更新与急救有关的知识及技术,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复苏。现对CPCR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把握心肺复苏的关键时期

    心脏骤停后复苏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护士快速、准确的判断。开始CPCR越早越好能在心搏骤停4分钟内进行,成功率可达32%[3]。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大声呼唤或摇动无反应,应立即开始CPCR,倡导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不能因等待医生延误抢救时机。

    2 《新指南》从ABC更改为CAB

    除新生儿之外,所有患者基础生命支持的操作顺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4](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当发现患者意识无反应及没有呼吸时,首先实施胸部按压30次,然后开始正常的ABC程序,目的是尽早维持血流灌注。

    2.1 基本气道处理:用以打开气道的基本技术没有改变,即“仰头举颏法[5]” 。把患者的气道打开,彻底清除口腔、鼻腔、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是颈部脊椎损伤的患者,应施行“下颏前推法”把气道打开。

    2.2 选用有效的通气方法:每次人工呼吸应在1秒钟以上,急救员应见到胸部起伏为宜,应该避免吹气容积太大及吹气次数太多,因吹气容积太大及次数太多会使胸腔内压增加,导致回心血量减少,最终使心排血量下降,吹气频率为8-10次/分。

    2.3 建立有效心脏按压: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按压点的位置:胸骨的下半部或沿胸骨下缘至剑突下,连接处上4-5厘米(二横指)垂直下压,按压幅度成人至少5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壁完全弹回;尽量减少过度的干扰或胸壁按压的中断。单人施救者按压与通气的比例建议维持在30:2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且按压不必与呼吸同步。持续不断的按压可提高主动脉平均压,并可使脑部、心脏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增加。

    3 快速除颤(AED)

    电除颤在CPCR中列为主要措施之一,除颤越早越好 。在心跳骤停后3分钟内便要施行电除颤。如目击患者心脏骤停,如有AED,应先进行CPR,然后尽早采用AED,如果没有目击心脏骤停,应一边用AED检查心率,一边进行CPR,先施行1.5-3分钟的CPR,再尝试除颤 。除颤次数:基本原则与2005版指南没有分别,即除颤1次以后进行CPR。除颤波形和除颤剂量:双向波形相对于单相波形更能有效消除室颤,所用的能量双相除颤采用120-200 J,先低能量120J、再150J、170J、最后为最高能量。

    4 优选给药途径

    目前选用周围静脉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因外周静脉穿刺护士易操作,输液快速并发症少,且不受心肺复苏术的干扰,作为CPR处理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复苏患者远端肢体血流减退,不宜选用远端静脉给药,上肢优于下肢 。心内注射因操作繁琐,易致气胸和心肌损伤,耽搁胸外CPR而被放弃 。

    5 亚低温是促进脑复苏的主要护理措施

    CPCR最终目的是防止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促使患者意识恢复,亚低温(34-36℃)对脑复苏的疗效国际上已经被公认 。低温可降低脑组织氧消耗和代谢,并有稳定生物膜和维持离子通道完整性,故能减轻脑水肿,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鉴于全身低温有较多副作用,主张头部重点降温。在缺氧后的10 min内是防止脑细胞损害的关键时刻 。护士应在此时间内给患者头部置冰帽和冰敷体表大血管行径处。强调早期、快速、深度、适当、足够、持久,使头部温度保持28-30℃,肛温保持30-32℃,直到皮层功能、听力开始恢复和四肢出现协调动作为止 。

    6 脱水疗法

    CPR后最常见的脑损害是脑水肿,而产生脑细胞损害和脑水肿是在循环停止后的最初10 min,在降温和维持血压平稳的基础上,宜及早应用脱水剂 。通过亚低温和脱水联合应用,可使脑细胞得到保护,避免因脑水肿加重脑缺氧,有效控制恶性循环。

    7 小结

    CPCR抢救措施为:识别心搏骤停;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复苏后治疗和护理等。护理工作者是患者最密切的守护者,处于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最有可能成为心跳骤停的目击者,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CPCR新技能,以确保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时,优先采取急救措施,使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急救,保证患者心、肺、脑功能的维护,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郭涛, 芮庆林. 国际心肺复苏最新指南变化与进展[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2):112-115.

    [2]刘春峰, 宋国维. 关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变化 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2):109-111.

    [3]张悦怡, 陈香萍,施剑斌,等. 2010心脏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1):3-6.

    [4]陈永强.2005 心肺复苏指南概要 中华护理杂志,2016,41(8):760-761

    [5]陈永强.2010國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解析 中华护理杂志,2015,46(3):317-320, 百拇医药(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