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护理》 > 20191
编号:13570704
道家思想在心理治疗中实践应用的理论参考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健康护理》 20191
     【摘 要】心理学的本土化,考虑中国特色,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道家是其中重要的思想流派。笔者在归纳综合文献基础上,分别从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与心理、道家心理治疗本土化及道家心理治疗的实例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道家思想在心理治疗中运用的可行性,作为提出利用道家思想进行心理治疗的操作性治疗手段和方法的背景参考资料。

    【关键字】道家思想 心理治疗 心理本土化

    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心理治疗几乎完全借鉴西方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忽视了本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与极具本土特色的心理治疗思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方式孕育下人们的价值取向、生存方式和心理特性各有不同,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接受方式与西方人有诸多的不同,心理行为的诊断和治疗,不能脱离文化背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人的心理特征,有助于分析、澄清在当代我国心理治疗求助者,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症结之所在;有助于找到影响或改变他们认知、情绪、行为方式的方法。这就需要心理治疗的本土化。
, http://www.100md.com
    本文力图在详实的归纳、综合文献基础之上对道家思想进行研究分析,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吸取、借鉴道家思想中对于心理治疗有用的核心理论,并从中发掘其现代价值,探索前人在发展和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模式上走过的道路,比较道家思想与现代心理治疗两者在的思想和方法的异同,使心理治疗中国化、本土化,为目前理论和方法都非常有限的中国心理治疗提供一种理论和技术支持,使源于西方的心理治疗顺利健康的在中华本土上成长,并作为进一步探索适应中国人特点的心理治疗手段或方法的理论背景参考依据。

    1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思考问题用否定性思考、负面的思考,是平面性的,水平性的思考,他很清楚给出的问题只是一个向度,而关联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向度,所以道可能不被给出的问题所限制。道家思想讲究尊重自然规律,揭示生命的奥秘,发展个性自由,超然物外,清静无为。
, 百拇医药
    道家强调人要顺应自然,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不过分追求名利等身外物,为而不争,厚德载物,平和、宽容、自然处世,保持平静安适的心态。同时,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把心量放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忘却屡屡经验,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考虑正反的转化,学会放弃,不断继续挖潜自身潜力。

    2 道家思想与心理

    道家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心灵与自然之道的内在相通,采用退让、抱朴守真、以下为上来处理遇到的困境,注重和谐与安定的生活倾向。庄子由主静引申出“心斋”和“坐忘”,共同的特征是静心。调心是通过意念的作用,排除杂念,以一念代替万念,进入心灵虚空的境界;调身是调整身体,摆好姿势;调息是呼吸的调整和锻炼,诸如自然呼吸法等。这些正是现代前沿心理治疗在研究采用的技术。
, http://www.100md.com
    道家注重养德调心,其治疗思想体现在返璞归真、因性而为;“为人”、“与人”,超越自我;不与物迁,宠辱不惊;清心寡欲,不为物累。它的“清静无为”的思想对于现代人处理人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绝圣弃智”的智慧,对于是现代人的在处理生活挫折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防御机制。“不生不死”的理论,以使人们超越生死,获得心灵的开悟。继承道家优秀的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医治当代人心理健康疾病的文化良药。

    3 道家心理治疗本土化

    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个人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改善心理状态的过程。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是指在心理治疗的临床或研究中,要考虑到求助者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所采用的概念、理论、方法要能切实反映治疗者的文化背景和为其所接受。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是中国第一个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自1995年杨德森、张亚林等教授开创该疗法至今已有十余年,在实践中解决了一些临床问题,也积累了许多经验。认知治疗通常采用认知重建、自我指令训练等方法,老庄哲学中的处世养生之道,恰恰是一副缓解精神紧张的清凉剂,其中不少内容经过提炼整理,适合于重建认知或作为自我训练的指令。
, 百拇医药
    道家认知心理治疗的原则杨德森总结的8项原则32个字诀。①利而不害,为而不争;②少私寡欲,知足知止;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④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依据这八项原则,1995年张亚林仿效A.Ellis在合理情绪治疗(RET)中的ABCDE步骤提出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其中A为应激源的探索,意为测查当前的精神压力,帮助患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对精神压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B是价值观的测查;C是心理应付方式测查;D是道家处世养生方法的导入;E是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各项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生化检测指标的变化。在具体治疗过程中,ABCDE技术分五次治疗会谈完成,平均每次 60~90分钟,每周可安排1~2次会谈,A、B、C三步在前两次治疗中完成,D是关键步骤,需安排2次治疗,第五次进行最后一步,即评估疗效和强化疗效。如治疗需要,D、E两步骤可反复多次使用。

    4 道家心理治疗的实例

    国内道家认知疗法对焦虑障碍、老年人和大学生等人群心理健康的干预,分别有文献报道,而且效果肯定,但道家认知疗法对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神经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http://www.100md.com
    黄薛冰等应用道家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预防干预,结论显示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改变大学生神经质人格倾向方面是有作用的,并且具有稳定的远期效果。张高峰等用道家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行为的影响,发现抗抑郁剂联合道家认知疗法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各种心理行为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症状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张亚林等用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障碍,发现道家认知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与药物疗法相比,起效慢、但远期疗效好;道家认知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取长补短,是治疗焦虑障碍的最佳选择。温益雄等用舍曲林合并道家认知治疗对老年抑郁症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发现舍曲林合并道家认知心理治疗能提高老年抑郁症疗效并缩短疗程。

    但李梅枝运用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家庭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发现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等;道家认知疗法能提高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且能一定程度地改善神经症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但对神经症患者家属价值观影响不明显。
, http://www.100md.com
    總而言之,中国道家认知治疗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文化基础,它把西方认知治疗的操作技术引入了治疗过程中,使疗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形成心理治疗的本土化,在国内的心理治疗著作中都会提及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并认为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与认知领悟疗法、心理疏导疗法一样,是本土化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中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一种。今后应该加强适应症方面的比较研究,通过系列的比较研究,摘清该疗法的有效适用范围,另外,应该加强改变被治疗者认知的技巧研究,研究被治疗者如何在短时间内接受道家养生之道的技术,使中国道家认知治疗最终成为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客观规范的操作技术和良好治疗效果。同时又有较高治疗效率的中国化的心理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柏坚.老庄道家哲学的现代价值[D].南开大学,2008.

    [2]于述胜.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1):122-125.

    [3]王树人.道家的视野、境界与情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5):10-13.

    [4]王华.心理和谐的文化根源及其价值思考[J].唐都学刊,2012,28(6):61-64., http://www.100md.com(解子湫 李飞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