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护理》 > 201911
编号:13548481
继发性胆汁淤积病因病理基础及中医治疗现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日 《健康护理》 201911
     摘要:临床上胆汁淤积是由乏力、瘙痒、肝功能异常等多种症状集合表现的症状。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常分为先天以及后天性因素。而治疗过程中的继发性损伤是造成后天性发病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临床上对于继发性胆汁淤积尚无深入研究,下文将针对继发性胆汁淤积的病因病理展开分析,并就现阶段中医治疗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继发性;胆汁淤积;病因病理;中医治疗;医源性

    前言

    临床上将人体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胆汁排出系统异常、胆汁无法进入肠道、胆汁被吸入血后最终出现黄疸的现象称为胆汁淤积。该疾病发病原因多种多样,通常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部分,而继发性损伤是后天性因素的主要原因,但临床治疗中对其还不够重视[1]。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各项身体指标变化幅度较小,若患者病情恶化会出现黄疸,病情严重的甚至引发肝脏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死亡,给患者生命健康形成严重威胁。本文将详细分析继发性胆汁淤积的病因病理,以及目前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医源性胆汁淤积

    (1)由药物引发的胆汁淤积在继发性胆汁淤积中较为常见,部分药物特殊疗效进入人体后会对正常的肝细胞运转形成破坏,胆汁的分泌受到严重阻碍,从而造成胆汁淤积。肝炎是其主要疾病,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检查后碱性磷酸酶指标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