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护理》 > 201917
编号:13536702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应用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健康护理》 201917
     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为纳入时间,纳入来我院就诊的2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1例。对参照组行传统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计算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为90.91%(10/11)明显高于参照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为45.45%(5/11),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将治疗信心予以提升,并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将手术的效果予以提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主要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采取介入性栓塞治疗,对其颅内动脉瘤损害较小,其恢复较快,其效果安全可靠,对于手术难度较大、身体状况不佳、不能耐受的患者适用性较大[1]。术中可出现动脉瘤破裂情况,因此在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具有重要价值。

    1.基线资料与方法

    基线资料

    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为纳入时间,纳入来我院就诊的2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1例。实验组: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介于36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1±2.15)岁;参照组: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介于36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3±2.24)岁;以上数据经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

    对所有患者均行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4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存在意识不清情况,其他患者意识均清晰。颅内动脉瘤直径小于5mm的有16例,直径在5mm~10mm之间的有15例,直径在11mm~25mm之间的有13例。此组研究内容均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告知患者手术和护理内容,签署同意书,对患者的隐私予以保护。

    方法

    介入治疗:对患者予以全麻。对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治疗,行全脑血管造影,全面了解动脉瘤,经导向导管将微导管探针穿过,对头部进行选择,找出动脉瘤腔,将电解脱弹簧圈送至颅腔内实施栓塞治疗[2]

    对参照组行传统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主要包含:(1)术前干预:护理人员需热情对待患者,将医院相关制度和环境告知患者家属,使患者在短时间适应医院环境,将患者的不良心理症状予以减轻。如患者意识清晰,需将接入治疗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讲述,明确手术的重要性,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予以提升。在床边放置床栏,避免患者发生坠床事件,可使用压疮气垫,减轻压疮情况发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了解患者的营养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将颅内压升高的因素予以避免,帮助患者进行抗过敏、影像学、生化诊断等,术前不可饮水,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发生[3]。(2)术后干预:将床头调高,使颅内压力降低,将脑水肿情况予以减轻。对侧肢进行穿刺,避免出血情况发生。术后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弹簧圈出现移位情况。让患者保持平卧位,防止出现误吸情况。让患者多饮水,注意营养摄入,使大便保持通畅。导尿管保持通畅、固定,尿道口每日清洗,并定期对其消毒。帮助患者翻身。术后需保持2天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检测,对患者的四肢活动、瞳孔、意识等予以注意,将造成颅内压升高的因素予以降低,如出现颅内压升高情况,需及时上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术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时间为20~30分钟,对穿刺部位进行密切观察,是否存在肿胀、渗血情况,了解穿刺肢体的颜色、血流情况、温度等[4]。穿刺加压包不可过紧,防止出现皮下血肿情况。如患者临床各指标明显改善,可拔出导管,对患者的生命指标进行观察。了解患者是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出现及时上报。对患者的大脑意识、四肢活动予以关注,防止使用抗凝药物,出现出血情况。如患者存在大面脑梗死,需使用亚低温疗法治疗,将耗氧量予以减少。告知患者出院后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不可劳累,防止情绪出现波动情況,合理制定膳食计划。

    判定指标

    计算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统计学分析

    对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检验,检验软件为SPSS 22.0,以()此形式显示计量资料,以(%)率此形式显示计数资料,并对应使用t和卡方计算,当p值小于0.05,证实资料间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 计算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实验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为90.91%(10/11)明显高于参照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为45.45%(5/11),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3.讨论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其治疗风险和难度较大,因此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行综合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的负性情绪予以减轻,将治疗的信心提高,对患者行健康宣教,可将手术成功率和生活质量均予以提升[5]

    综上所述,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潘红兰.浅谈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围手术期及院后访视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8,8(20):294-295.

    [2]唐琼华,冯霞飞.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健康大视野,2018(13):248-249.

    [3]孙志瑛,魏凤梅,刘丽萍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4):188.

    [4]雷涵颖.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护理方法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7):136.

    [5]马睿,樊则莲,张亚丽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5):179., 百拇医药(汤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