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护理》 > 201919
编号:13531952
个性化护理模式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健康护理》 201919
     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治疗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患儿84例,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护理;觀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治疗总时间、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仅发生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2.9%,高于对照组的76.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治疗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短时间内结束治疗出院,使广大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住院;小儿;个性化护理干预;满意度;不良事件

    由于近年来家属对患儿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在儿科的相关护理服务工作中,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也在不断的升高,从而对医院的声誉乃至是社会形象都造成可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研究住院治疗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患儿84例,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儿年龄2-9岁,平均3.5±0.7岁;男性25例,女性17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32小时,平均5.4±0.8小时;观察组患儿年龄2-11岁,平均3.8±0.6岁;男性27例,女性15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34小时,平均5.6±0.7小时。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1)在对患儿实施环境护理的过程中,注重增添个性化护理,因为患儿在处于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当中的时候,出现紧张和哭闹等异常情绪的可能性较大,在病房范围内可以适当的张贴一些动画海报、摆放毛绒玩具,尽可能的为其营造一个较为安静且舒适的环境。为了能够对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每天需要对病房至少进行2小时以上的通风处理,室内的温度水平要长期控制在22℃左右,湿度水平也要控制在55%左右;(2)在对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的过程中,注重增添个性化护理干预,为避免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对原发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对其口鼻内的分泌物要及时进行彻底的清理,同时还需要协助患者取相对合适的体位,采用正确的方式为其叩背,从而对痰液的顺利排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痰液较为粘稠的患儿,可以选择雾化方式对痰液进行适当的稀释,其间要特别重视口腔护理,在对患儿喂食的时候,要及时选择温开水对口腔进行全面的清理;(3)发热是儿科最为常见的一个症状,需要对体温和心率的变化情况给予特别的关注,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处理。出现高热者应对头部进行冰敷,或采用温水敷脸,以达到有效降温的目的,如果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可以遵医嘱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干预;(4)饮食:与营养师一同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叮嘱家属日常饮食要保证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尽可能多的食用水果和蔬菜,煎炸、辛辣等食物的摄入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1.3 观察指标

    (1)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住院治疗总时间;(3)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患儿疾病治疗结束,出院当天采用不记名打分的方式(满分为100分),对家长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80分为满意,<80分且≥6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1]

    1.5 数据处理

    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后者以()的形式予以表示,以SPSS18.0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

    2 结果

    2.1 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仅发生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发生率分别为2.4%和14.3%,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分别为(9.61±1.25)d和(6.08±0.76)d,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儿科目前在我国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医院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科室,这主要是由于患儿的心智和身体状态都还处于发育的阶段,其对于自身的实际症状和感受往往很难进行明确的表达。并且由于近年来家属对患儿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在儿科的相关护理服务工作中,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也在不断的升高,从而对医院的声誉乃至是社会形象都造成可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2]。通过进行本次研究,可以进一步说明,住院治疗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短时间内结束治疗出院,使广大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郝颖.探究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2):140.

    [2]章友仙.评价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32(01):81-83.

    作者简介:李婷(1984.10)女,汉族,籍贯:山西省运城市,本科学历,职称:护师,研究方向:儿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