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颅外并发症
编号:13531868
护理干预在肾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期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健康护理》 201919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肾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期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过肾移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者,以肾功能检查中血清尿素、血β2微球蛋白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作为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血清尿素、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肾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期中能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肾移植术后;康复期

    肾移植作为肾功能严重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其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高率效果显著,成为了恢复患者健康的最佳选择。但大多数肾移植患者术后会出现排斥反应,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故术后康复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就护理干预在肾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期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进行探讨,现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过肾移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對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者,本次研究均向家属及患者说明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7.61±5.42)岁;

    【实验组】: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5.94±5.87)岁;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是首次肾移植;②患者与捐赠者不存在刑事纠纷;③肾移植手术成功。

    【排除标准】:①肾移植后短时间内已出现严重并发症;②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③预计生存寿命小于半年。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康复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护理、免疫抑制剂的规范使用等。6个月后进行复查。

    【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上进行护理干预:①多团队合作模式管理[1]:成立由泌尿外科、血液透析科、肾内科组成的专业护理小组,由泌尿外科人员设计调查表进行患者情况评估,由血液透析科和肾内科人员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制定最合理的术后透析方案。②注意卫生管理:在患者进行肾移植后的住院期间内,患者所待病室徐进行严格消毒并实施保护性隔离,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严格消毒处理,加强对术后切口和引流管护理,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切口感染化脓引发机体炎症。③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记录每次适用免疫抑制剂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加强监测患者血药浓度,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已达到即可减少不良反应又可起到有效作用的最佳剂量的目的。④加强监测力度:血肌酐值不断超标可能提示肾功能延迟恢复,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病人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尿色及二四小时尿量,尿量过少时及时为患者补液,以稀释血液中血肌酐的浓度,并配合合理的免疫抑制剂使用,能使肾功能逐渐恢复。

    1.3观察指标

    以肾功能检查中血清尿素、血β2微球蛋白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作为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血清尿素正常范围3.2~7.1μmol/L,血β2微球蛋白正常范围2.14~4.06mg/L,并发症:肺部感染、肾功能延迟恢复、假性动脉瘤。

    1.4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22.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血清尿素、血β2微球蛋白情况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中未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仅13.33%,远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3.33%,P值=0.02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清尿素、血β2微球蛋白情况: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尿素、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更接近正常值,而对照组血清尿素、血β2微球蛋白水均高出正常值,P值均=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讨论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完善更新,我国目前经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存活率明显增加。患者术后因排斥反应需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导致患者术后体质显著下降,因免疫力降低导致患者有机会感染其他并发症。不卫生的住院环境会增加患者感染机会,在住院过程中缺少对检测结果的监测力度,会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而有研究表明,护理干预能在患者的术后康复中起到积极作用[3-4],所以在术后康复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有研究价值。

    护理干预通过多科学团队管理模式,组合专业人员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促进了专业知识的交流融汇,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卫生管理通过严格的消毒措施降低感染机会,免疫抑制的合理使用通过不断调整使用剂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严密的监测力度通过对患者尿量的监测及时补液,防止血容量不足而导致血液中血肌酐浓度升高。

    根据结果可知,护理干预能使患者肾功能更快恢复。

    参考文献:

    [1]金宗兰,丁萍,廖贵益, 等.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对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康复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8):1344-1347.

    [2]张洁,戴琳峰,刘瑾瑾, 等.分阶段健康教育对肾移植患者康复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5,(4):8-11.

    [3]李莎,罗燕,刁永书.肾移植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9):4214-4217.

    [4]李琴,周结学,朱春丽, 等.护理干预对肾移植受者出院后体质量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890-892.

    作者简介:凌兰梦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护师 本科 三级甲等 女 壮族 器官移植科,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颅外并发症